日本宮城大地震,引發的海嘯襲擊三陸地區的沿海城鎮
到底三陸地區在哪?新聞中影片的所在地又在哪?
聽著石卷、氣仙沼、南三陸町、大船渡、宮古...等地名陸續放送
有的城市有聽過,有的有印象,有的連聽也沒聽過,根本不知道在哪裡
但它確實存在著,一直都存在著,未來很大機率也會重建
於是翻出手邊的書,研究一下它們的相對位置

曾經想過在白雪皚皚的季節造訪東北
也曾想過有一天若有機會,會想造訪「陸中海岸國立公園」
但沒想過在這種情況下,跟它紙上見面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身世與記憶
是居民對城市的記憶,也是外來客對城市的記憶
我無緣參與其中
仍想以門外漢的方式窺看,試圖了解城市的一二
以虛構記憶,回到曾經
逝去的日子總是美好的
揮別過去
祝願三陸,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東北沿海城鎮相對位置圖    (資料來源:NHK)

先來名詞解釋一下(會不會看到睡著阿~XD):

東北地方

※ 整個東北由七縣組成:
[ 福島、宮城、岩手、青森 ] + [新潟、山形、秋田 ]  (由南至北排序)

※ 分成兩側:
太平洋
側 [ 福島、宮城、岩手、青森 ]  和 日本海側 [新潟、山形、秋田 ]
(有點像台灣東邊是太平洋,西邊是台灣海峽這樣)
(嚴格說來,青森縣跨太平洋和日本海兩側) 
(日本海側冬季嚴寒、為豪雪地帶)
(中間為山地或盆地,像福島縣往日本海方向行去,有自成一格的會津盆地)
(太平洋側分布較多的交通網,包括新幹線,經濟也較發達,主要的交通網離海有一段距離)
(日本海側沒有新幹線縱貫,只有JR在來線。跟台灣西部有高鐵,東部只有台鐵,剛好相反)

※ 所謂「南東北」跟「北東北」:
即「東北的南部」跟「東北的北部」,越往北越冷~
南東北:由「福島、山形、宮城」三縣組成
北東北:由「岩手、秋田、青森」三縣組成
你說那「新潟」跑到哪裡去?這勒,新潟有點自成一格,位置尷尬,較靠近關東地區,但離關東地區又遠,遠在日本海的那一側,所以說,有的分類是把新潟排除在東北地方的;而在新幹線的分布上,它也是自成一格的「上越新幹線」,不像東北新幹線會連接山形新幹線或秋田新幹線。

三陸地區

現在一天到晚聽到三陸、三陸,到底三陸是哪三陸? 

※ 古代時東北分為「陸奧國」(奧州) 與「出羽國」(羽州):
大致上,陸奧國太平洋側,由[福島、宮城、岩手、青森] 組成;出羽國日本海側,由[山形、秋田] 組成。
(這只是大概的分類,古代的地域劃分不會跟現代的一樣)
(可見不是只有台灣有東西部之分,基本上兩地域的生活模式與步調、自然或人文環境不同)
(你又問那新潟呢?新潟是另一國~ 「越後國」(越州))

※  三陸:
陸奧國又分五小國:陸奧國(青森)、陸中國(岩手)、陸前國(宮城)、岩代國(福島西半部)、磐城國(福島東半部+宮城南部)。所謂「三陸」:即「陸奧國、陸中國、陸前國」三國,約當今之「青森、岩手、宮城」三縣 + 秋田縣的鹿角市。
(哈~ 青森是陸奧中的陸奧,尤其下北半島跟津輕半島,遠的勒)

※ 三陸海岸 (地域名):
三陸地區的海岸,北起青森縣的八戶、經岩手縣、南迄宮城縣的牡鹿半島,此區域之海岸及附屬諸島嶼的泛稱。

※ 三陸沖 (海域名):
三陸地區的太平洋海域或漁場,親潮(寒流)與黑潮(暖流)的交會處漁資源豐富,是世界三大漁場之一
(世界大型漁場通常分布在大陸架寬闊且有寒暖流交會的地方,世界三大漁場:三陸沖(北海道)漁場紐芬蘭漁場(已消亡成歷史)、北海漁場;再加上南半球的秘魯漁場,為世界四大漁場)
「三陸沖」意為「三陸的海上」(沖=海上),長度的延伸有不同範圍:
‧三陸海岸的太平洋海域(狹義):北起八戶,南迄牡鹿半島與金華山
‧三陸的太平洋海域:北起下北半島.大間崎(本州最北端),南迄宮城縣的南端
‧東北地方的太平洋海域(廣義):北起下北半島.尻屋崎或大間崎,南迄福島縣的南端

里阿斯式海岸

里阿斯式海岸 ( ria coast )(Costa de Rías Altas,是什麼東東?

里阿斯式海岸,又名「沉降式海岸」「溺谷式海岸」「谷灣式海岸」。簡言之,海水上升(或陸地沉降),水把原本岸邊的丘陵淹沒後,所形成的海灣。即原本的山谷被海水充滿,謂之「沉溺的谷地」、「沉入水中的谷地」。

日本的三陸海岸和法國的布列塔尼等都屬於里阿斯式海岸。

該種海岸有以下特徵:鋸齒一般錯綜複雜的海灣
1. 窄的灣
2. 複雜的地貌
3. 鋸齒狀的海岸線
或曰:
1. 海岸曲折
2. 港灣眾多
3. 島嶼羅列

→  多良港,但易受海嘯襲擊

因為里阿斯式海岸的鋸齒一般的錯綜複雜的海灣內,浪低的海水深深地流入,很適合作為海港。加以溺谷的河川持續流入,形成汽水域(淡水海水混合的水氣)的環境,也很適合作為漁業與養殖業的中心。總之,作為海港與漁港兩相宜。

這麼好的地形、資源這麼豐沛的谷灣卻也有其致命傷:
1. 陸地因為起伏多,傾斜的山地迫近到海岸為止,使得平地稀少,在陸地的移動變得不便。是以也有除船以外,無其他交通方式可達的「陸地的孤島」的存在。
2. 灣口對海岸線垂直地打開,如果海嘯來襲,深窄的海灣,會使得波高提高,受害也變大。為了防禦海嘯,通常會採取建立高的防波堤的對策。

「海岸線に対して垂直に開いているため、津波が襲来した場合、湾口に較べて奥の方が狭くなっている入り江では、波高が通常よりも高くなって被害が大きくなる。そのため、津波を防ぐための高い防潮堤を設けるなどの対策が取られている。また、湾内では一度押し寄せた津波が反射波となり対岸同士を繰り返し襲い、津波の継続時間が長いことも知られている。」(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日文版)

p.s. 溺谷又分為垂直式溺谷與平行式溺谷,里阿斯式海岸屬於垂直式溺谷。 

圖解谷灣式海岸(海岸類型)
「山脊和山谷,因沈水作用而部分為海水淹沒所成,海水因侵入谷地而成海灣,故稱谷灣(ria)」

「里阿斯式海岸是指由於土地沉降和海水上升,所形成宛如鋸齒般的複雜海岸。湧來的海水遇到里阿斯式海岸之後,浪會變高。」

「三陸海岸與西班牙西北部、美國緬因州海岸、法國的布列塔尼半島海岸齊名為典型的沉降海岸地。海灣和半島交錯的風景與峭立的懸崖,反復呈現、景色壯觀。但是,這種地形極易造成海嘯和大浪,所以三陸的歷史又是同這種自然災害搏鬥的歷史。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已經睡成一片了Zzz....
還是來看看圖 ,比較知道在哪

--------------------------- 同學們,請醒~醒~醒~醒~-----------------------------

我整理了一張表,可以看出這些城鎮由北到南的位置(越上面的越北邊):


[ 註 ]
海嘯重襲:◎
海嘯輕襲:○

※ 「陸中海岸國立公園」主要分兩大地形,宮古以南到氣仙沼,屬里阿斯式海岸(谷灣),多良港,但此次受災嚴重;宮古以北到久慈,屬峭壁懸崖式海岸,崖壁陡而高,逃過一劫。

(謎之音: 1. 里阿斯式海岸的南北端和此次受災嚴重的區域有驚人的疊合,這是已知或可推而得知的理論/實務,三陸海岸過去也曾受海嘯襲擊,但此部分畢竟屬於天災,而人之無法抗衡天,人也無法棄生計與土生情感於不顧,實屬無奈。  2. 福島核電廠排放污水入海,影響週遭海域引發漁業協會強烈抗議;且黑潮是循環北太平洋的暖流,莫說世界三大漁場之一,不遠的將來,恐有多國暗受波及,包括台灣,核害是人禍,實應避免)

------------------ 還是睡著,外加眼睛酸痛,請看彩~色~圖~---------------------

以下照片取材自「東北 - 人人遊日本(13)」這本書和「維基百科日文版」,如有版權疑慮,將隱藏此篇,僅供個人筆記參考用。

(除註有(資料來源:OOOO)者外,餘皆翻拍自「東北-人人遊日本(13)(一版)」一書)


這本書陪了我好久,已經翻爛了,連封皮也不知丟哪去。
此書厚薄大小適中,內容詳實,在規劃旅程時或旅途中都適合帶著。

 
東北太平洋側的幾個地標/地界性城市:仙台、石卷、氣仙沼、宮古、久慈、八戶。

  

 
三陸地區:里阿斯式海岸~ 曲折、多良港。

以下分區介紹,順序:由南至北

仙台市離海有一段距離,未受海嘯直擊;其南邊的名取市與仙台空港就沒有這麼幸運。

 
石卷、女川町、南三陸町(志津川町+歌津町),此次深受津波之害。


此區域有兩大名勝: 1. 松島  2. 南三陸金華山國立公園
想平時一定風光明媚

此次受災最深的都屬喇叭灣的海港(喇叭灣會使波浪堆高)。
松島之所以沒這麼嚴重,我猜是因為 1. 它肚子較廣 2. 灣口有許多小島擋著。


石巻駅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日本版)
p.s.  Wikipedia: 著作權

這次找資料時發現東北許多小車站都意外地可愛,具有海洋風,加上很多是木造驛站,像台鐵的小車站那樣地古早與偏僻,讓我動了青春十八票券的念頭,新幹線不再夯,能搭普通車慢遊漫游,與小車站相遇,才是王道阿。


石巻駅入口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日文版)

石卷其實不算小站,以人口論,它是宮城縣第二大城,也是海港城,不過這都不是重點;
重點是早知道它的車站這麼童話、這麼漫畫,當初就該仙石線搭到底,來這裡拍個大公仔也好。
(千金難買早知道XDDD)

 
石巻駅改札口付近にある置物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日文版)


マンガロードのオブジェ(サイボーグ009)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日文版)
Cyborg 009 at Manga Road in Ishinomaki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卡通人物?原來石卷有個漫畫名人:石之森章太郎 (雖然我不太知道他是誰),他的學生時代和石卷有淵源,因此石卷標榜「萬畫之國‧石卷」,街上處處可見漫畫人物的雕像和壁畫,也設有「石之森萬畫館」(石之森先生的紀念館)。他的著名作品為『假面超人』、『無敵金剛009』,上圖是009。

說到石之森章太郎之於石卷,不禁讓我想到宮澤賢治 (童話大師. 銀河鐵道之夜)和石川啄木(詩人)之於盛岡。文化果然是最好的產業。


Object at Manga Road in Ishinomaki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日文版)
這隻「小露寶」也很受歡迎



Object at Manga Road in Ishinomaki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日文版)
(Photo taken by pastaitaken)
哈哈~ 小隻的蹲在郵筒上,超卡哇以。

 
歡樂的時光過去,又要進入殘酷的現實。
南三陸町(志津川町+歌津町)、氣仙沼、陸前高田市、大船渡。

  
氣仙沼跟大船渡是兩大漁港,很典型的喇叭灣。
大船渡往北到釜石,是地方鐵路「三陸鐵道南谷灣線」。

說到「氣仙沼」(此次油品外洩,引發大火),我雖然沒去過,但對它有印象,因為這個名字實在有趣,又氣、又仙、又沼,感覺像是有氣體的沼澤或綠地水塘,怎麼讓我聯想起大屯山公園,但實際上它是一個閃電型的海灣,是藍色而非綠色的意象。當初在地圖上有「想像」去那裡,想去看漁港、逛漁市,應該很不錯,但因為有點遠,列為下次有機會再說。

最近看電視,弟也說起他對氣仙沼的回憶,不是他有去過氣仙沼,而是他在東京吃過氣仙沼直送的秋刀魚,那時東京正在辦秋刀魚祭,像我們的農產品特展這樣,他對秋刀魚的肥美多汁印象深刻,當然也就記得氣仙沼。這次福島核電廠事故,農漁民會氣成這樣,完全可以理解,那些品質絕佳的瓜果魚貝類,全是他們的心血阿,遭到污染的土地和海水,是要怎樣恢復,到最後政府也只能自欺欺人地說值量經稀釋很低,對人體不會有影響,看在龜毛又有潔癖又嗜食海產的日本人眼裡,想必特別難受。


大船渡駅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日文版)

這小站也很有意思,木造的,白底藍漆。我不知道大船渡市長怎樣,只知道「大船渡」這名字,聽起來有氣勢!是大船會進來的港。


陸前高田駅:開業以来の木造駅舎(2002年6月)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日文版)


陸前高田駅ホーム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日文版)

以前完全不知道有陸前高田這地方,但這雪景十分吸引人!寧靜的氣息,淡淡的暮色,好美麗。


表札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日文版)

希望這些木造駅舎能保留下來,如不幸沖毀,也請仿古重建。

現在我在想....是不是該來進行台鐵民國百年系列 + 劉克襄11元的鐵道系列,隨便選幾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站下車,到處晃晃,也許會有別樣感覺。再說一些小站,不知道哪一天會廢站、走入歷史都未可知,到時候想體驗也體驗不到了。

很多車種,如同很多小車站,或支線鐵道一樣,隨著高速化的發展,一一荒廢、消失,豈不可惜。

 
釜石、大槌町、宮古、鵜之巢斷崖、北山崎、久慈,這些都算比較北的區域,也是陸中海岸國立公園的北區精華。

 
釜石灣、大槌灣、宮古灣也是典型的喇叭灣,尤其宮古是倒立的喇叭灣。
釜石市建有世界最大最深的防波堤(金氏世界紀錄),相信此次有起到阻擋的作用,無奈波浪太大,海水還是灌了進來,居民趕緊往山坡上逃。


 大槌駅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日文版)

哈哈~ 大槌駅有沒有可愛?很喜歡這樣的小站,粉藍的魚與波浪,溫柔地;也讓我想起澎湖的小村落,牆壁上亦繪有很多海洋的圖案,很有意思。

大槌町照片
大槌町 的照片由 TripAdvisor 免費提供

以前不知道大槌町的存在,照台灣人的講法,會叫它「大槌仔」吧。大槌町據說盛產鮭魚,也有漂亮的海灣。

 
北三陸:宮古到久慈間的海岸線較平整,山壁陡峭,風景壯麗。
那樣的峭壁在我的認知裡,比較接近蘇花公路的清水斷崖。
此段海岸有「三陸鐵道北谷灣線」通行,景色優美。
鵜之巢斷崖和北山崎是有名的景點。

 
宮古,倒喇叭灣。
這裡的「淨土之濱」很有名,白砂青松,波平如鏡,有形的岩石矗立,很接近水墨畫的意境。
重茂半島的「魹ヶ崎」是本州的最東端。

有時很難想像如此波紋不興,猶如內港的地方,會興起滔天巨浪。就像當時新聞播北海道的函館淹水一樣,不可思議,我還記得前前後後經過函館到洞爺的海灣四次,那個海灣很神奇,完全沒有一點波浪,火車一度貼著海面低空前進,也不覺可怕,每次我都在想...這真的是海嗎?為何沒有一點波浪?太平靜了,平靜到不像海,倒像內陸湖泊。但是大自然的天威之不可測,讓人抓不準它也會有興風作浪的時候。

 
陸奧中的陸奧~青森縣,這裡又更北邊了。八戶是這次海嘯的北界,也是三陸海岸的北界。
再更上去就是本州最北邊的下北半島了,斧頭狀的奇形,讓人聯想那真是遙遠的神秘之地,不過仍有不少台灣人去過恐山(是說再怎麼遠的地方都有人去)。
下北半島的「大間崎」是本州的最北端。

 
話說八戶比起前述的濱海小鎮要容易到達多,因為東北新幹線有經過,而且它原本是終點站,現在終點延伸至新青森(青森市),要去青森或弘前或函館比以前方便多,至少可以少轉一趟車。

從東京到八戶,新幹線三小時到,上車後吃個便當睡一覺,就到了。可惜之前只在八戶轉車,沒有好好逛逛,是以我一直想再去八戶,去體驗自助式燒烤海鮮、去逛八食中心、陸奧湊市場、去種差海岸走走、踏踏草皮、去蕪島看海鳥~,好多想做的事,我還真貪心。

 
在拍什麼呀,把009的頭都切掉了(昏)
 
石卷

 
氣仙沼,盛產鯊魚和秋刀魚
 
氣仙沼市,閃電/鋸齒狀的海灣
 
氣仙沼
 
氣仙沼

 
北三陸:宮古到久慈間,著名景點有龍泉洞(石灰岩地形)、鵜之巢斷崖、北山崎
 
北三陸及陸中海岸國立公園(氣仙沼 - 久慈)(180KM)

考考你為什麼叫「"陸中"海岸國立公園」?陸中是哪個陸中?陸地中間嗎?為什麼不叫"陸前"或"海中"或"海上"國立公園?
如果你前面沒睡著的話,你會知道。

(答案就是.....陸中國就是岩手縣,而陸中海岸國立公園,大致沿岩手縣的海岸而走)
(天阿~我是地理老師嗎?)(誤)....人子弟

 
宮古
 
宮古 
 
北三陸景點:驚嘆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地圖:久慈到宮古 

 
有趣的來了,好想去坐「三陸鐵道北谷灣線」,看看這描述:有窗外美景、列車會減速行使、播放廣播,車內還有「懷舊吊燈」,另外還有「臥舖列車」! 真的假的,現在還有臥舖列車?超引人遐思。

不過最吸引人的,當推冬季限定的「座敷列車」(暖桌列車)!在車子行進間,望著窗外的雪景,邊窩在暖暖的棉被桌子裡,邊吃東西,邊和親友抬槓,有沒有這麼享受的阿?好像到了日劇裡(或小丸子的幻想裡),光想就覺得讚!

 
北山崎步道,吃飽了,來走走,散步散步,有益健康。六月還有野生的白花石楠!

怎麼樣,陸中海岸國立公園很不賴吧?^^  (謎之音:怎麼感覺像我們的東北角)

三陸海岸回顧: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日本版)

北山崎  


浄土ヶ浜  


金華山 -從對面的牡鹿半島攝影

三陸~請加油!上天與你們同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瓶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