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芭茵夏宮 ~ 泰皇拉瑪五世的夏季行宮,距離大城19公里,車行半小時,不算太近(大城的寺廟遺蹟多在市區內,此處位郊外)。

夏宮佔地寬廣,泰式的維多利亞宮殿令人目不暇給,草地、水池環繞,視野怡人。我非常喜歡這裡,悠閒地散步,感覺自己好像王公貴族^^。

為什麼喜歡?

1.  一進來綠蔭夾道,有邁向宮廷的fu~,小民我昇等貴婦進宮去囉。
2.  水池繚繞 + 邊界也是河水/運河,有水則「水」(溫柔漂亮),而且有水感覺清涼。
3. 一路輕音樂相隨,又是爵士又是泰式,既現代又古典,既東方又西方,泰享受
4.  纖巧的維多利亞建築,帶你走入歐洲宮廷。
5.  很多棟屋子都可以進去參觀,不只讓人看外觀而已,實在有裡子有面子。

我看了超過八棟,走到後來腳很痠,不過灰熊值得。後面再來一一介紹。

不趕時間地東看看西瞧瞧,幻想如果住在附近就好了,逛到腿痠可以先回去休息打盹,待黃昏再進來散步,或明天早上或無所事事的下午再進來晃晃。總之,一整個不想離開。

園林或公園的真趣,只有附近居民或三不五時來晃的人可以領略。慢慢地走,隨意地逛,坐下來喝杯茶吃點東西,什麼都不做地發呆,風景看進眼裡沒看進眼裡都好,薰風耳邊風都OK;忌走馬看花、典故填鴨、來去匆匆。可惜我不是居民,才會想像自己是居民。

行前跟八妹討論時,她說了一段話,是很佳的注解:
(八妹我把你出賣了, 可以放麼?? 不行馬上撤喔)

到泰國家族旅行,  如果不想變成"寺廟香客團之旅",  我家老爺有個建議 :
不妨來趟宮殿之旅,  欣賞優雅絕倫又變化多端泰式維多利亞建築.  事實上我第一次去泰國,  根本不懂也不愛看廟,  之所以一去就愛上泰國,  跟廟絕對無關,  那是因為泰式維多利亞宮殿太迷人了.

曼谷大都會中的神仙宮,  細緻地維多利亞鑲板美不勝收 ;   河畔的邦芭茵夏宮, 有如泰皇的狄斯奈樂園 ;   山中的山城, 滿山的梔子花與白色佛塔一見傾心 ;  海邊的愛與希望之宮,  可以光腳望海,  卻沾不上一點塵砂 ;  再加上曼谷東方酒店和華欣鐵道飯店,  都是同一時代的維多利亞木造建築,  非常經典......上山下海走遍這些行宮與旅館,  整個旅程也好像看了一部老舊的記錄片.

看了有沒有心動呢?邦芭茵夏宮不愧是泰皇的狄斯奈樂園!害我回來後又想著神仙宮、山城、愛與希望之宮。宮殿之旅也是會上癮的。

下面跟我來趟夏宮之旅吧:

大城往邦芭茵夏宮的路上,中隔島的路燈也有皇族氣氛。


路相當寬,騎摩托車約要30分鐘,走到郊外有荒野大鏢客的感覺。

這是我在國外第一次騎摩托車(是我媽才對,我給她載),除了覺得克難外(幹麻這麼克難阿),還蠻有趣的,也是一種體驗。果然是旅人阿,旅行在路上的人。煙塵飄來不舒服,兜風很舒服,無阻礙地左顧右看馬路兩旁的屋子、人民、水田則更舒服。而且沿路比我想像的乾淨,泰國人應該不太亂丟垃圾才對?


經過一座橋。
(幸好我這次旅平險有多保一點,我覺得我真的是老了,老了 = 貪圖舒適 = 不愛冒險 = 失去勇氣)


在地圖上,看到大城四面被水環繞,船運發達。

網路資料:泰國觀光局
【大城位於湄南河、洛汶里河、巴洒河三條河流交會處的一座小平原上,距離海洋不遠,而且四周環繞著肥沃的稻田,是非常理想的行政和交通中心,因此西元 1350 年由拉瑪迪波里一世( Ramathibodi I )正式建立為國都,在 17 世紀全盛時期,它甚至控制了整個中央平原和南方。遠東地區、世界各地的船隻都溯著湄南河而上,進行貿易往來的商業行為,當時人口超過 100 萬。】

接下來到郊區,風景更為有趣,兼有鄉村的優美,不過我沒拍,就用說的:

1. 一邊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水澤或水田,平平淺淺寬寬的水,陽光打於其上,泛著潾潾波光,十分寧靜與溫柔,看了心都沉澱下來。

2. 另一邊是河水或運河,岸邊低淺的窪地上分佈一棟棟的高腳屋,有的尚有水上木橋相連接(漂流木造型),若有民宿可以讓旅人體驗一下住在水上木屋、生活在水上木屋就好了。(這一帶的高腳屋,是我這趟旅行看到最多的,樣式有簡陋、樸拙美到精美)

3. 快到夏宮時,出現一座原始的小車站,可以從曼谷坐火車到這,再轉嘟嘟車到夏宮。


終於到囉~ 此時十點多,已是艷陽高照,天氣悶熱,開始流汗。


夏宮的layout圖,水道環繞其間,難怪夏天可以避暑。
有趣的是,周圍一圈標示各種果樹與花卉的出現地點,有興趣的人可以留意一下。
庭園裡,建築為點綴,花與水才是主角,故令人心曠神怡。


湖面與水面,兩旁是綠樹與草地,視野開闊。(單眼相機版, 週末再放上, 這裡小DC先貢獻一下)


進宮時有點熱,先在樹下納涼一會,看看湖景。


草地間散著一棟棟歐風小屋,是工作人員的辦公室,裡面有冷氣,窗明几淨的,就是沒人在辦公。(人都跑哪去了?)


這棟有人住在裡面,還在陽台納涼聊天,怎麼這麼享受阿?
粉綠色的維多利亞式鑲板,細緻輕巧,我蠻羨慕有那露台,不過最受歡迎的不是這一棟。


進宮囉~ 綠蔭夾道,涼風送爽。還有音樂飄送,不知從哪傳出來的,草地上的喇叭?一路相隨的輕音樂,讓我們的腳步好輕鬆!而盛開的花卉,也著實讓旅人感受到身在南國的幸福。


河的對岸,有座教堂,嘿嘿,我找到了,這一定是妹說的那棟神奇教堂!


夏宮內花木扶疏。


剛剛在大城的市場買了些食物,一直提在手上嫌麻煩,決定先吃進肚子裡,而且這裡看起來是完美的野餐場地,只是不知道能不能吃東西喔?

想起之前在國外三次野餐失敗的經歷,真是天時(不能下雨, 不能太熱, 要有閒時間)、地利(就近可以吃東西的場所, 如公園)、人和(對的人有對的心情, 要有閒心情) 缺一不可。所以這次能野餐成功我非常滿足,雖說食物簡單、器具克難,不過氣氛無敵。


剛問警衛能不能在園區吃東西,他語焉不詳,我們心想還是不要太招搖(有礙觀瞻XD),於是尋尋覓覓,找了邊區隱密的一角,心想這裏沒人了吧,之後還是有人騎腳踏車/摩托車經過,也沒說什麼,所以應該可以吧,不過記得吃完要把垃圾收妥,回復原狀。


找了棵大樹來庇蔭,坐在石椅上或窩在草地上,吃起東西來,非常愜意。配著眼前的河水悠悠,我一邊啃青芒果,一邊看著對岸的僧侶來來往往。

大樹下的金佛:
對岸似乎是一條狹長型島嶼,穿橘色袈裟的僧侶來往於左邊的建築區(寺廟教堂)和右邊的草地區(大樹與佛)之間。一條直直的小路沿河而建,僅容一兩人通行,走了一個僧侶,又來了一個,相同或相反方向,以有點緩慢又不會間隔太久的頻率,陸續出現。僧侶或低頭走著,或漫不經心走著。這路好像人生的單行道,生命只能往前,記憶卻又能回溯。草地的大樹下,坐著一尊金佛,我微微一驚,樹與佛的比例完美,樹非常高大,而佛坐於其下顯得安詳。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佛陀在菩提樹下悟道」或「 佛陀在菩提樹下微笑」的真實場景,在台灣佛多在佛堂裡。


薑絲蒸魚,魚嫩無腥味,跟薑絲一起入口更對味,還可搭配香菇跟三層肉,一物兩吃。這包太合胃口,應該買兩份。


炒米粉吃剩最後一口才拍。香菇跟高麗菜的配料跟台灣很像,就米粉的口感不一樣,介於米粉和麵線之間。


涼拌青木瓜也是最後一口。泰國攤販做的青木瓜都很「重口味」,又酸又甜又辣,甜跟辣尤其明顯,蝦醬跟花生粉的味道也很足 → 湯汁呈濃濃的橘色狀,非常夠味的結果是非常好吃/非常過癮,但是沒法吃太快或太多,難怪要配糯米飯或生蔬菜(稀釋味道)。


吃了數口的芒果糯米飯,賣像不佳,實則芒果香甜無纖維,我吃了好幾塊,大口大口吃芒果有幾分豪氣;糯米飯Q,配椰奶則口感更滑順,滿溢椰香。糯米飯的味道綜合了鹹、甜與香蘭葉的香氣,有人可接受,有人不愛。


我們在邦芭茵夏宮,野餐。
旅行四人組:弟與小卡(弟的女友)、我與老媽。
親愛的伙伴們,有你們真好!


吃飽了來嚼青芒果,我超愛這個的。掰一根沾糖吃,慢慢咀嚼清淡中的真滋味,品嚐淡淡的香氣。泰菜真奇妙,有濃重、有清淡,在濃重與清淡之間,混合出新平衡。


首先參觀這座宮殿,這是裡面我數一數二喜歡的,不在它的外觀,也不在它的內部陳設,而在它的迴廊,與行走在迴廊的觸感與窗外看到的view。


園內的植物也頗有看頭,詳情請對照園區地圖。這棵是菠蘿蜜。


宮殿的一面面向草皮,瞧這兩個工作人員,怎不令人心生羨慕?


另一面臨河,隱約可以看到河對岸行走的僧侶。

夏宮裡所有的宮殿都要脫鞋進入,這棟也不例外。一入門,牆上掛著歷代泰皇肖像,供人瞻仰。從拉瑪一世到拉瑪九世,ㄎㄎㄎ,拉瑪五世(朱拉隆功)長得跟國父有點像,比國父"圓"了點;可惜的是拉瑪八世(現任泰皇的哥哥,留學歸國未幾,遇刺身亡);最帥的當屬拉瑪九世(現任泰皇蒲美蓬)(清秀斯文)。

室內則陳列歷代泰皇及皇室成員的生平(解說板)、生活照、物品等,可以一窺皇室之奧,但不能拍照。晃了樓下樓上,唯一還有印象的是妹說的一宗悲劇事件(拉瑪五世的皇后前來夏宮渡假,但是快到夏宮的河口時,竟然發生了船難.....),照片上有拉瑪五世的皇后及皇子們,我看著皇后的面容,想著拉瑪五世的文功武略, 再有權勢名位的人,也有不幸的一面,反之亦然,這世界公平地令人不勝唏噓。

告別了皇室成員的生活,走向迴廊,擁抱光明,嘆窗內的繁複華麗,不如窗外的明媚風光。但如不是窗內那些人的經營,又何來這棟建築與明媚風光呢?這下又落入雞生蛋、蛋生雞的迴路中。


半露天的迴廊,採光超級良好!又通風。在室內如同在室外的走廊設計,讓東南亞悶熱的風都涼爽了起來。

樓下是水泥砌,樓上是木造,一棟屋,兩樣風情。樓下是石材地板,樓上是木頭地板,均抹得一塵不染,光可鑑人,赤腳行走於上,好不舒服!
(在素可泰,也遇上一間樓下磁磚、樓上木造的民宿,不知道這是否是泰國建築的一種常態?)

這迴廊、這光線、這地板、這清涼、這景色,在在叫人好生愉悅!

這是否就是愛與希望之宮「光腳望海,  卻沾不上一點塵砂」的前奏曲?


打開一扇窗,一扇心內的窗,窗外風景如畫。


窗外依舊有藍天。


透明的窗、可以外推的窗,引來戶外的光線與絲絲滲入的綠意。


綠草如茵,人工,心平氣和。


長廊上掛了些攝影作品,沒在看,完全被左邊的窗(百頁狀)與右邊的窗(米字型)吸引。天氣好時,推開窗;天氣不好,關上窗。可以用室內的舒適享受室外不論晴雨的view。地板也許因為歲月的痕跡,不甚平整,但誰在意,無礙腳感 → 迷戀上這種光腳走路的感覺。


齁齁~ 這麼美的窗,這麼美的庭院^O^!處處綠意盎然,看了滿心歡喜,不忍離開。


再怎麼不捨,還是得離開 ,光影在這裡留下註腳。

美好的時光,還是得往前推移,凝止卻又無法凝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瓶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