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二月上旬進行一趟清邁之旅。事情要從去年第四季廉價航空-虎航開航泰國說起。當時標的物是曼谷機票,忙不迭變成買一送一XD(阿不,是眼睛看著曼谷,心卻飄向清邁)~發現清邁也同時開航,直飛NT5000有找(買到4800,不含行李),當時覺得實在便宜,想當初轉機到清邁可是花了16000!於是手一滑,多了一張機票,我能解釋這是因為我太想念清邁了嗎?
自己手滑不打緊,還迅速招兵買馬,募集了三名隊友+一名小人 → 懶人軍團成立!
到底清邁有什麼魅力,會讓人想念她呢?具體我也說不上來,不太是空氣,不太是風景,也許是食物,很大一部分是市集?或是安步當車的緩慢步調?我想了想,精確一點說是「生活化」。每每看到清邁的照片(不管是自己照的還是別人照的),不覺有何吸引力 → 平平的鄉下小城(況且我對騎大象、泛舟、溜索也沒特別興趣),她不是會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別緻或花俏或壯麗。
然而一個生活化的地方,你生活起來很自在、很隨意、很便利,不太感到壓力或煩躁,就是一個你可以邋哩邋遢吃飽了睡、睡飽了吃、甚或沉澱一下思緒或想法的地方;你若乏了,到街上晃晃,有新奇可愛的店家或手工藝品向你招手;走到流汗發熱,隨處有寺廟佛宇,讓你躲進去,休憩寧靜一下身心;想去哪裡,雙條或嘟嘟車隨手一招,兜風也似的安全載你到目的地。在清邁,易於遊走在天上人間、世俗化或心靈化的,身體與心理,都得到照顧,不需要特別轉換,兩者之間,融合無間。這或許是她之所以成為 Long Stay 聖地的奇妙質素。
這回到清邁,大家都沒做功課(攤手~無行程表),一方面是過年前工作特別多(趕工中),一方面只要能夠回到清邁,做什麼看什麼都不重要,沒有非去不可的地方非從事不可的活動,因此這一趟很隨興,天天睡到自然醒後看著辦。
行前訂好旅館後就沒事了,一直等到二月初出發,雖說沒做功課有沒做功課的烏龍及浪費時間之處,幸好沒什麼大不了,這大概就是「無所事事的美好」。
住宿方面,因為上一次適逢水燈節,城內住宿不好訂,都住到城外,雖說風景秀麗、進城交通也算方便,但不是步行可達距離。這次想說靠雙腳較自由,就訂在古城區附近,每天閒晃,走路或打車均可。也因是四大一小,便訂了公寓式或家庭房,可聚在一起聊天或吃飯。常常我們的晚餐或宵夜,是四處逛市集蒐羅來的小吃,這時候旅館附杯盤碗筷很見用(雖說也有廚房,但這次沒有人賢慧到去煮*.^)。
活動方面,每天大致是這模式:睡到自然醒 → 東摸西摸/發呆聊天/隨便吃點什麼 → 就近開始閒晃 → 也許遇到一間寺廟(進去膜拜一下) → 找午餐地點(搭車或步行) → 慢慢吃午餐兼休息躲懶(喂~) → 差不多太陽西下了(往市集移動) → 週六夜市/週日夜市/清邁門市集/瓦洛洛市集/百貨公司夜市(是有這麼多夜市XD) → 逛也逛了/買也買了/拎著食物跟啤酒回住處續攤 → 洗澡吃喝放空。
說起來好頹廢阿,每天腦袋空空,更糟的是,每天的行程越來越少,達成率超低(什麼?還有達成率?是說我依舊有想去的地方,比如清發一條街/附近的文化局還圖書館/三王紀念碑旁的Naraya,什麼叫你就在我眼前我卻觸不到你,從這方面來說很失敗,這就是不作計劃/不努力執行的後果)。
有什麼是意外的收穫?一是竟然遇到一年一度的花之嘉年華(花卉節),好驚喜阿:)),豐富鮮豔的花朵與窈窕的清邁佳人 + 華麗花車與帥氣樂隊/活力拉拉隊,讓我有著歪打正著的幸運與竊喜。二是不知不覺買很多,本想說沒什麼好買的,結果我買了青瓷/碗盤/圍巾/小東西,堂妹失心瘋買更多(哪來那麼多親朋好友?),最後一天落入一個整理行李的苦差事中。
總的說來,清邁是那種看起來沒什麼,回憶起來嘴角不住往上揚,加之不上進的躲懶模式又啟動的令人神遊之地,去過的人會想再去或雖不再去但回想起來特別有意思或有滋有味的地方,書上都是這麼寫的(意為他們喜歡清邁)(船橋彰的「兩倍半島」/ 蔣勳的「捨得,捨不得」)(噹啷,人家的文筆與層次比我好多了,把清邁的意境描述地很貼切與傳神),看了之後,我一點也不懷疑。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