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節目

上半場:
音樂與舞蹈

1. 三人舞
2. 鳳首箜篌獨唱奏
3. 圍鼓樂團演奏
4. 蹲跳舞
5. 乩童舞
6. 燭光舞


下半場:
懸絲傀儡戲

1. 國王、王后、武士、小丑
2. 彩色的白馬、猴子
3. 綠林莽漢打鬥
4. 人與偶大合集
5. 人仿偶之公主舞
6. return人與偶大合集之即興說唱



說真的,有些看不太懂,不過看表演這回事,好就好在可以自由意會與想像,也許每個人想的都不一樣,也許解讀錯了,又何妨?文化與文化之間是有隔閡,透過欣賞與交流,多少可以穿越這道無形的牆。


《第1段:三人舞》 仙女從壁上跳了出來

二女+一男的表演,我猜他們是王子和公主吧,不然就是國王和王妃,其服裝和動作跟泰國舞很像,節奏緩慢而優雅,女舞者的舞姿以手部伸展婉轉為主,是很美的蓮花指或鳳凰指,當她們婆娑起舞的時候,配著幽緩的樂音,我彷彿看到吳哥的apsara仙女們再度降臨世間。我在想這舞蹈說不定承襲自吳哥呢?舞蹈的姿勢、神韻和節奏,和牆壁上雕刻的寧靜仙女如此神似,只差一個是靜止版一個是躍動版,一個頭上頂寶冠一個是奇形怪狀百花競艷的髮型,說是仙女從牆壁上跳出來好了。據說吳哥城陷落後,許多宮廷舞者被俘虜至泰國,成為泰國傳統舞蹈的基礎。已經消失的吳哥之舞,反由敵國(泰國)發揚光大。

至於這段舞和峇里島傳統舞蹈像不像?我覺得不像也。也許緬甸、泰國、峇里島之舞的內容多多少少都跟印度的神話史詩有關(如羅摩耶那),但是表現在眼神和手指的細部動作是不一樣的。峇里島著重瞠眼與眼神的流轉且手指是略為分開的翦羽式抖動開合,而泰國不特別強調眼睛且手指或併攏彎長或呈蓮花狀或呈鳥形。


《第2段:鳳首箜篌獨唱奏》 變成壞女人的秘密武器

鳳首箜篌號稱是緬甸「最有媚力」的樂器,實名不虛傳也。幾乎所有人一進禮堂,目光就被台上擺的那艘翹尾小船給奪走了,好神奇的樂器!我目不轉睛地望著它,想像故事裡偷抱鵝蛋一樣抱走它,即使我坐地遠遠的,還是感受到它實在非常可愛。鳳首箜篌給人感性又奇幻的想像,一如七弦琴之於希臘神話,但兩者造型不同,一如東方與西方。

那麼它的聲音會怎樣呢?好佳在第二段表演,就是美人抱著鳳首箜篌自彈自唱。你不被這樣的情境迷倒也難,寧靜、含蓄、古典、溫婉、空靈、奪魂!?倒不是說鳳首箜篌的音色有多迷人(就是像豎琴囉),也不是說美人有多美(似乎是不美的哇),更不是說美人唱的歌有多好聽(曲調平緩柔順,沒什麼抑揚頓挫,很適合當催眠的搖籃曲或安定心神的紓壓曲),而是這三者加在一起的氛圍,是的,是一種古典而舒緩的氛圍,安詳的、迷人的,很適合…作SPA!

鳳首箜篌是讓普通女人(姿色平庸)變成壞女人(就是狐狸精,哈~)的秘密武器!…不是說嘛,善彈箜篌者是「天上的音樂家」,就是迷倒眾人本事的意思啦(我自己說的)。

不過勒,其實我最好奇的是她到底在唱些什麼?很可惜是聽不懂。美女喃喃自語、又像敘述一個什麼故事,也許她唱的歌詞大有內容呢。


第3段:圍鼓樂團演奏》 雙手忙得不可開交

緊接著是圍鼓樂團的獨秀會。這次他們不再是伴奏,而是自己當主角開演奏會。剛好可以讓觀眾仔細地聽聽圍鼓的聲音及其獨特的演奏方式。

圍鼓樂團是緬甸的另一寶。我們在這次演出中能親眼目睹,實在幸運。圍鼓既有木琴的音律也有鼓本身的節奏,可以說集打擊樂和演奏樂於一身。擊圍鼓的是一個歐基桑,他是整團的靈魂人物,就像團長或指揮,其旁的皮鼓、嗩吶、木梆子都配合他來協奏。

旋律時而柔緩時而激昂,激昂處只見歐基桑的兔角帽也跟著跳動翻飛,很好笑,中間有一段聽了更好笑,圍鼓和它旁邊的皮鼓正在鬥嘴吵架,那叮叮咚咚大聲小聲的音符像人一樣,彼此你來我往的喊話與對罵,鬧得不可開交,卻又互相呼應、互為回音。一會兒圍鼓大發脾氣亂罵一通,對皮鼓威嚇嗆聲,一會兒皮鼓不甘示弱也回嘴個幾句,是老大和俗仔之間的鬧劇,觀眾聽了也爆笑出聲。

隨著罵人的程度和速度,歐基桑的手滿場飛舞,真是厲害,因為圍鼓是徒手敲擊而且幅度呈180度,所以在快板處沒有羚羊般敏捷跳躍的身手是不行的。比較好奇的是,用手敲來敲去,而且是極快速的敲法,手會痛嗎?


《第4段:蹲跳舞》 武大郎式蹲跳我服了她

兩名女舞者上場,跳的是怪異的舞種。跳這種舞鐵定很累!如果想做運動、練平衡、減肥,就來跳這。舞蹈的重心壓低,也就是人是半蹲著或全蹲著跳舞,縱然膝蓋是彎曲著,但你要很流暢又優雅地轉身迴旋,還要忽上忽下,光想都覺得難,武大郎不是那麼好當的。果不其然,現在試著蹲跳了幾圈,不到半分鐘吧,已經氣喘腳痠到不行了。


《第5段:乩童舞》 欸…還是台灣的乩童好看說

這一段乏善可陳說…我剛還在努力回想,6段中缺一段到底是什麼節目?好不容易才想起來,原來是男舞者跳的乩童舞。其穿著跟第一段的古裝類似,只是人瘋癲失衡狀地左搖右擺,但張力和戲劇性誇張力不如台灣的乩童,想不到台灣的乩童起乩起來還蠻猛的勒。


《第6段:燭光舞》 黑夜傳說 ~ 綺麗浪漫的手秉燭光花之舞

這一段獨舞,是男生都會喜歡,是女生就更喜歡了。八妹的錄影裡面有,快去看喔,非常美。現場看時,只見燈光暗下,黑懵懵的,隱約出現一名飄逸長裙的少女,只看得到身影輪廓,其他的非常之模糊,暗夜裡唯有兩盞炯炯發亮的燭光成為全場注目的焦點。這正是女舞者捧在手心的燭火,左右各一盞,隨著舞姿與手勢,忽左忽右,忽焉在上又在下,隨著迴身與手勢的流轉而明明滅滅、忽亮忽暗。你會全神貫注地看著燭光之舞,一邊陶醉在舞者的優美律動中,一邊又擔心燭火會不會熄滅,或不小心掉落了。燭火是如此浪漫又如此脆弱的東西,一不小心,似乎就要讓無所不在的空氣給吹熄了!它需要溫柔的呵護。


《緬甸懸絲傀儡戲》

重頭戲來了,下半場是大人期待小孩引頸盼望的傀儡戲。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現場的傀儡戲,以前只在電視上和電影真善美看過。要不是之前中場休息,我還不知道原來小朋友才是今晚觀眾席的主角哩。看到這麼多小朋友我有點嚇到(跟我以為的不一樣),小朋友還真捧場!只要有動的就能把他們騙到手~傀儡戲布袋戲卡通,嘻嘻…真好騙。

然後繼之被嚇到也是我,小嚇,舞台後方暗處"吊"著一隻隻的人偶,靠近邊邊處尤其詭異,幽微的青光邪邪投射在人偶臉上身上,慘白,加上人偶是凌空吊著,哎喲喂呀,我腦海又上演了一幕恐怖片。其實這是一幅很特別的襯景,一隻隻人偶排排站著,極有秩序,每一隻又都不一樣,我努力想看清每隻人偶的造型。

緬甸傀儡戲的表演方式很特別。請看八妹貼的照片,恰恰好是這模樣一面半人高的布幕,下方是小木偶,懸著好幾條細絲由上方的藝師操控著,布幕上方露出藝師的上半身,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們的動作和表情,達到人和偶合一的效果。藝師是怎樣操縱著木偶,木偶又因之展現怎樣的動作,彼此間的對應關係全都看的很清楚。

所謂「懸絲」傀儡,是有很多條細細的絲線懸著木偶。右手是一條,操縱腳的動作;左手則拿著一小板子,其下密密麻麻懸了很多條,主要是手部動作,其次是身體動作。

木偶做得精緻典雅,身著古代服飾,大多戴著兩條長長的珍珠項鍊,國王、王后、武士、小丑...等(我猜的,劇情也是猜的,都沒有字幕說,也不知道藝師說些什麼)。而那片布幕,畫著綠林山野,讓我一時回味起小時看廟會的搭台布袋戲,背景幾乎也是那樣的。在綠林山野裡有怎樣的故事呢?貴族在此談話、白馬與猴子在此玩耍、亡命之徒在此休息兼打架(你踢我一腿、我踢你一腿)。

關於人與偶的互動與即興,在最後一幕有精采的表演。木偶大多是由兩位藝師所舞,一位是戴眼鏡的老先生,他已80歲了,還這麼靈巧與健康,是團裡技藝最精湛的人;另一位是4.50歲的歐巴桑,梳髮髻著傳統裙裝,她舞的多是王后或公主。兩人一搭一唱,配合無間。最後由老先生即興發揮,他舞著一位王公,說了一大段話,好像是在講古還是對其他三隻木偶訓話,也跟台下觀眾和圍鼓樂團哈拉,作個即興交流,滿有趣的。

還有還有,哈拉的中途出現另一個新一代壞女人啦(快看!經典壞女人在這裡)。這個姑娘笑得很甜、嬌小圓潤,蹲著模仿木偶的動作(她肯定有練過武大郎之舞),木偶的手怎麼伸展怎麼比劃,她就怎麼做;上面的藝師同時裝模作樣地做著舞絲線的手勢,真的很好玩啦!寓教於樂。藝師的動作怎麼,木偶的動作就怎麼,姑娘的動作也怎麼,超有趣的。

這個傀儡戲團來自緬甸第二大城曼德勒,他們已經來台表演兩週,桃園這場是最後一場,明天他們就要回緬甸了,嗚...離情依依,台下觀眾雖然不多,莫不報以熱烈的掌聲。

傳統戲劇之路的傳承與感人,洋溢在會場空氣中。幕落後,觀眾帶走的,是滿滿的感動。



表演篇:
八妹的 人仿偶 偶仿人 ~ 人偶同台
http://blog.xuite.net/a79902002/8mei/171903?st=c&w=23047&re=list&p=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瓶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