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巨大傘蓋的綠樹,撐起了都市喘息的空間。是不是有點像新加坡?但香港畢竟不是新加坡。
今年二月,跟家人去一趟香港,進行四天三夜之旅,由小弟帶隊,我樂得輕鬆當跟班,什麼功課也不想做,只想腦袋空空去旅行。說要當懶人,事實上每天不知走多少路,有一天走到我變臉....。老媽說本旅行團,熱心導遊一名,好咖兩名,壞咖一名(就是我)(汗...)。不過,收穫滿滿是真,因為有熱心導遊嘛,謝謝你「帶我去旅行」
!也算達成當初碎碎唸的目標之一,加上去年十二月的青島之旅「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
,願望成真,我實在沒什麼好嫌的了。接下來,可以安心當一陣子宅女。
為什麼會去香港呢?倒不是以往僅有的一次香港行鼓動了我,而是哥倆好口中的香港經驗太誘人(men's talk下的隨意吃吃喝喝),但說我想去吃喝也不盡然(我承認我的確很想去吃飲茶....的點心),那我真正想要什麼?大概是自由跟輕鬆的感覺,沒有一定要怎樣,沒有非吃不可的地方,沒有非看不可的景點。
一直以來,不是很喜歡香港,因高樓大廈太密集,令人喘不過氣來;其次,香港人據聞步調快,處世犀利。凡此種種刻板印象,阻礙前往的腳步。但在一次過境香港的途中,飛機起降時,望著下方的小島,燈火密密麻麻地通明,猶如夜明珠,一顆顆散放在黑暗的海中,突然起了一個奇妙的念頭,如果有一天外星人來了,看了也會驚嘆吧!如果有一天人類毀滅了,後世看到如此綿密的蛛網,也會讚嘆吧!因此勾起了對香港的興趣。
而這次,我在參觀九龍寨城公園時被嚇到,我們被一張照片裡蜂窩狀群聚的邪惡樓宇吸引,「這些舊房子如今在哪?被拆掉了的話,原來是在哪?在公園裡嗎?」「怎麼可能?!這公園才多大!」我想也是,這公園才多大?!.....搔著頭,想也許公園週遭延伸出去的馬路或新樓,以前也是它的範圍,那整個範圍究竟多大?最後答案揭曉,這裡曾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就在這個公園裡!如果卡爾維諾筆下奇奇怪怪的城市真的存在的話,這算其中一個。最近弟又丟了一個網址給我,說:「你有沒有覺得這個軍艦島(端島)很像九龍城寨?」我點進去,那種不思議的感覺又回來了。
香港總是帶給我驚奇!那是華人社會高度密集狀態下的極致,你能想像一小方彈丸之地,竟發展出這麼多樓房、這麼多銀行,甚至連斜坡上都是房子!因應窄地,雙層巴士與叮叮車行駛街道中,除了房子垂直發展、連車子也垂直發展。充分運用每一分地,充分展現華人如蟻族般勤奮的文化與求生的意志力,所以最後我是不得不佩服香港的,即使看到那些房子很擔心地震。
關於香港人,也不是當初所想。他們勤勞而親切,最酷的是「不帶笑臉的親切」,但你知道那的確是親切,不做作地;甚至某種層度上,香港人跟台灣人還蠻像的(勤懇踏實、樸素而土直)。在地鐵中,人們的穿著很平常,絕非時尚或奢華可以形容,跟街上動不動出現的某福/某某福珠寶不知如何連上邊(也許愛存金子而惜花金子)。種種,跟東南亞的華裔很有一種相似的氣氛,或許大陸東南沿海的移民,當初被迫出走,便自發展出堅毅的求生本能。
最後,香港的平民美食非浪得虛名,在寒冷的冬天吃下一個波蘿油,要多滿足有多滿足!在吃下一個的同時,恨不得再吃一個。當港式點心遇到英風東漸.....,產生茶餐廳?有早餐有下午茶,可以吃波蘿油也可以吃西多士:)。在想...殖民是令人厭惡的,如果當初英國沒有佔領香港或新加坡,兩地的現今風貌會是怎樣的變化?仍是漁港,還是另有他人慧眼識英雄?就算仍是漁港,難道就會對當地人比較不好?說英國殖民,是現代化的基石,是對是錯?如果沒有英國,就沒有今天的世界金融中心?想...這些已然不再重要,因為俱成歷史,而我只是一個觀光客,無由說歷史,我們能享受的,乃中西融合下的產物~當港式點心遇上波蘿油....
。下次,當我想吃港式點心,當我想吃波蘿油的時候,我會想去香港。
↑ 蛋絲已經變成西魯肉的西多士,這麼地油,卻是這麼地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