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旅行除了主標(櫻花)外,還有副標
該說原本的副標(京町家. 離宮申請. 喫茶店)才是主標
只是本末倒置下,最後連一家喫茶店也沒去XDDD
所以我又有藉口下次去京都了*^

不過這次歪打正著下,讓我矇到兩個特別的點!
→  京都御所、三多利酒廠,開心
本以為要全摃龜了, 不想絕處逢生,怎不叫人感激   


§  宮殿申請  §

京都有幾間御所、離宮要事先申請才能參觀,是宮內廳管轄的範圍:
‧京都御所
‧仙洞御所
‧桂離宮
‧修學院離宮

聽到這種"限定款"的景點很難不心動,不過早在出發前,上官網注文時,預約已額滿
除了京都御所剩幾個日子可選(感覺京都御所較容易預約,其他三間所有時段早被訂走)
但那日子對我們這隨天候逐櫻的不固定行程而言,不甚方便
稍一猶豫,再上網查看時,也不必猶豫了,剩下的日子也被訂走
另一法是到京都時再去京都御所(京都御苑)的宮內廳辦事處當場申請,不過這也太麻煩又不確定
(我這人是怎樣?這也麻煩那也麻煩,每天隨興趴趴走,都不要預約固定的就好了@@)

不想出發前,看到一則訊息:
京都御所 春季開放  時間 :4/7 ~4/11
     

矇到!被我矇到了!!
京都御所一般時間須提出申請,但春秋兩季的特別公開除外
該期間遊客進出,不須申請,也不受時段限定
總之就是一個自由
而且當中還會穿插賣紀念品的小攤
走出後在京都御苑中還有園遊會,賣些吃的用的,好不熱鬧
~ 適合來一場春日的野餐!
算在正經八百下的小小放鬆吧
(平日~會睡著的氣氛;春秋公開~輕遊樂園氣氛)


↑看到紫宸殿的當下,內心的震撼不亞於看到紫禁城的太和殿
一個素雅,一個華麗;我竟說不上哪個好
大器的木造建築,是我心中唐朝的樣子
唐朝,似乎在京都或奈良才找得到了

 
↑ 春季的公開,只有五天,而且怎麼七早八早(下午3:30)就關了阿

 
↑ 在中國古書或韓國古裝劇才會出現的「蹴鞠」(踢球)(中國古代的足球運動)
     基本上就是一堆(偽)古人在踢足球

蹴鞠 - 百度百科
蹴鞠 - 維基百科
國際足球協會(FIFA)在2004年初公開確認「足球最早起源於中國」

起源於中國是沒錯
風行於中國也沒錯
從中國流傳出去也是沒錯
但到了二十一世紀誰還煞有介事地保存這項傳統
恐怕除了中國還要到日本尋找了XD

蹴鞠如此,曲水流觴也如此,嘆~

  
↑ 溫文有禮的足球賽 (什麼?球賽不刺激?)
    果然是優雅的球種(比起美式足球的話)
    踢球還要戴帽子,也太礙手礙腳,噗~
    不只男的可以踢球,女的也可以
   
 
↑ 御所內有一棵環狀球形櫻花,開成一簇簇,每個單位都像一坨花球,非常之茂盛


↑ 御所內買的源氏物語明信片,裡面的花跟御所這棵有沒有像?


§  落櫻與石塀小路  §

難得早起的一天,終於趕上一場晨遊
(事實上每天都晚睡早起(熊貓眼),但梳洗一番出門也八點多了,以至於「清晨的散步」總是停在希望與想像中...)

這天,四人中除小玉賴床外(補眠+床太好睡),其他人倒是手腳俐落地等待出門
(大概被悶壞了,這次的行程很弔詭,明明住的地方一堆景點,偏偏放著內美不親,天天往外尋花問柳:p;每天望著八坂之塔,都很想去逛街,偏偏走不到塔後)

高台寺根本在隔壁,生疏的我們硬是鬼打牆地繞了一圈,才找到寧寧之道~有名的寧寧之道阿
迷路,也好;京都,就是要迷路在小巷子裡
如同「如果你不曾在威尼斯迷路,你不算到過威尼斯」
(不過話說回來,要在京都迷路也不容易,棋盤狀的街道巷弄挺容易辨認出方向)

我們前進後退,穿梭在橫橫直直的巷弄裡,倒也不亦樂乎
路邊自動販賣機販賣著瓶身包裝可愛的小清酒
Lily直呼待會回頭要買回去孝敬家人
但,當我們回程時,那個那麼近的販賣機到底在哪裡啊?
似乎,這些巷子是這麼地真實又不真實
反映著消失了的販賣機

 
↑ 清晨的微雨,把寧寧之道的櫻花打落

 
↑ 粉色的石板路,行人不忍踏逐於上

 
↑ 來到安靜的石塀小路,噓....
     曲徑通幽處,緩緩地留下我們悄然的足跡

§  雨京都  §

在三十三間堂,遇見真正的寧靜....

 
↑ 在廊下,追逐著雨滴的去向與軌跡

這次的京都遊,天氣運不太好,然而多半的陰天或時下時停的小雨,並不礙事
只在其中一天,下了粗粗的大雨,望著雨絲無停止跡象,不禁發愁....

只好改變行程,延期當天預定的和服體驗,來到千手千眼觀音的三十三間堂
堂內1001座觀音群像如此之壯觀,二十八部眾栩栩如生
偌大的廳堂與長廊,不僅沉澱了當時略嫌蕪雜的心靈
也提供身體上避風避雨的場所

一行人閒來無事,抽抽籤,買買護身符,相互解解籤
窗內看雨,走到戶外,被風吹,又趕緊避進與本堂恰成反比的朱廊
走走,停停,坐坐,望著風中搖曳的柳絲、飛落的殘櫻
雨滴,一滴‧二滴‧三滴.....,有聲似無聲
光陰的滴答聲,停止,真空;雨滴的滴答聲,亦不復存在
這僻靜的時刻、庇靜的處所,是此行透明而溫暖的回憶

 
↑ 走廊上的盆栽,也算另一品種的櫻花??

§  吃在京都  §

此行,吃得侷促,吃得貧乏
我幾乎說不出有什麼特別的  (為了玩,犧牲吃)
雖然嘴裡嚷著都沒吃到好料,很不甘心
但仔細想想,還是有嚐到幾樣
鯖壽司是其一
中村藤吉(抹茶甜點)是其二
寶屋拉麵是其三
(名代豬排不好吃不算)
(什麼?寶屋拉麵也算?
 就這三樣喔?唉,似乎是的
 至少目前腦袋只想到這些)

感想 → 與其花車錢和門票錢去一堆景點
不如去一間宇治金時甜品店,更能讓大家眉開眼笑


↑ 吃到傳說中的鯖壽司,卻是在偶然的機遇下
     不用說,燒鯖(烤鯖魚)比真正的鯖壽司(半生熟+醋味)更對大家的胃
     這趟大家應該都愛上烤鯖魚了吧
     (偷偷說,春天的鯖魚還不算什麼,入秋後才讚!)

 
↑ 京都車站地下街的一間蛋包飯,還可以/不予置評


↑這現炸的丼飯,熱騰騰的,有別於一般冷物,解救大家於飢腸轆轆
 說起來,背後有一段好笑的故事,急於外帶的我們,頻催店家快一點,之後還狂奔趕車....好不狼狽
 這現炸現吃的鮮滋味,同時陪我們完成了一日內遊琵琶湖一圈的"壯舉" (琵琶湖是日本第一大湖)
 算是足以撫慰人心的一頓 (不論就食物,還是跟這食物相關的事件)
 感謝攜物狂奔的夥伴 + 滋賀街上不知名的店家

§  行在京都  §

京都的交通,最出名也最方便的首推「公車」
很多人都說搭公車去各個景點最方便
這句話是對也不對,首先是"不塞車"的情況下,搭公車的確最方便
但塞車或天氣不好,搭地下鐵或京阪/阪急電車,反而快速省事
再來是所在位置/所處地點,如果地點離地鐵/電車站很近,還是搭地鐵/電車好些
不然萬一公車上人很多+塞車耗時,可不好受
(話說回來,我最受不了地鐵站的一點是,有些大站會連結很長的走道或迷宮般的地下街,硬是要你在地下繞一大圈,浪費時間(ex. 坐車3分鐘, 走地下通道超過5分鐘),事實上走地面可能是橫過一條街這麼簡短的直線路徑   P.S. 這不單指京都,而是泛指許多國內外城市的地鐵站)

這次較特別的是
除了公車 + 地鐵 + 電車 (事實上,以前我主要搭公車,這次反而搭較多地鐵/電車)
還搭了很多計程車
拜四人出遊,分攤車資之賜
創下個人有史以來搭日本計程車最多的一次
有多多?不可計數
總之是把計程車當公車搭就是
這當然有平均一下車資覺得划算之故

大家都知道日本什麼都貴,交通尤其貴,計程車也不可能便宜到哪去
但是為什麼可以搭這麼多計程車呢
(以前可是想到搭計程車,就擔心天價的車資呀!(跳表跳到心臟噗噗跳))
基本上起步價是日幣600 (隨大車.小車略有不同)
五分鐘以內距離,跳表不超過1000yen
也就是每人平均250yen左右,很接近公車價
十分鐘以內距離,約2000yen,考量方便性與彈性,尚可接受
若十五分鐘以上距離,就要好好考慮了,不然看到車資會吐血
雖說日本計程車的服務態度和整潔乾淨,會讓你不得不甘願付這筆錢
(好了,怎麼這篇變成交通教戰手冊?這並非我的強項)


↑ 心形的MK計程車和幸運草的三葉計程車和其他系統的計程車,是我們此行的好朋友
計程車解救我們在很多種狀況下 (包括換旅館的行李移動問題 和 某幾天在荒郊野外,公車班次很疏或根本末班車都走了的悽慘情況下)
日本的計程車,服務很貼心(鞠躬. 提行李. 到了小巷就按支擴(結帳)(停止計費)等),司機穿戴整齊,車子潔淨,可以看出日本人(非常)敬業的一面
所以在日本坐計程車,無疑是種享受

§  買在京都  §

京都的京小物,具有許多女生無法抵擋的魅力
京風的紙製品、友禪染的布包、四季圖樣的擦手巾....運用在生活四週
每每令人一進店,則內心哇哇不已或口頭上卡哇以不已
並不是很潮很炫的物品
卻充分展現京式生活的沉靜優雅與對季節的敏感體悟
京都人到底是以什麼樣的方式在過生活呢

為何魅力無法擋呢
首先那些店家無所不在(風情小巷.鬧區商店街.百貨公司)
隨時含笑對你招手
無所不在還不是重點,你不要走進去就好
你一走進去,最好旁邊跟著老媽
碎唸阻止 + 潑冷水把你拉出來
如果旁邊跟著姐妹淘
不看則已,一看驚人(荷包失血)
一人買,其餘人便失心瘋跟著搶進
(別人買=東西好用 的 奇怪心理)

而不管你買不買
這些京小物都讓人逛得很開心
一邊讚嘆世界之美好,設計出這麼多花樣
然後一邊幻想~ 我是有錢人的話,就通通給我包起來,哇哈哈
當然我不是有錢人,有錢人也不會這樣
才會買一兩樣東西還在那裡猶豫

 
↑ 3coins ~ 這間不是京小物,而是便宜的雜貨店(日常用品)
    顧名思義,每樣物品,不管手提袋、小窗簾、布垃圾筒.....通通300yen = 3個100yen硬幣
    位於京都車站地下街,東西雖便宜,但品質比台灣的10元商店精緻多(這樣比是不太公平)
 
我得承認,我不是購物通,找旅遊的資料我會,但是找這類的就提不起勁@@
什麼東西好用、什麼東西便宜,全有賴同伴的資訊
她們買,我跟著買就對了(盲從)


↑ 御守 ~ 京小物第一名!     
     每家廟宇/神社推出形形色色、不同守護功能的御守
     在在召喚著遊人,送禮自備兩相宜
     的確,在寺廟眾多的京都,御守不愧是京小物的靈魂代表  
     挑選時,看著有趣的圖案、溫馨的祈福字句
     心靈瞬時被支撐的力量所包圍
     
     這大人小孩都忍不住衝上前的Hollo Kitty御守,來自錦天滿宮
     特別的是,販售的巫女,除了奉上親切的笑容,還會認真地祝禱一番(好敬業阿~)
     可愛的御守加上清純的巫女的加持,相信神力自是不同

§  住在京都  §

行前,老弟建議我找一間靠近京都車站或四条河原町的商務旅館
一住住到底,省時省力,交通方便,又有早餐,又不用移動行李
再者,不是人人都可以接受和式旅館,此時西式的標準化反而較無風險
(關於和式旅館的優缺點,請參舒國治的「京都的門外漢」一書,寫得傳神)
但我就是不想住西式的、不想住連鎖的旅館,硬要住傳統的町家
好吧,明知這是自找罪受,仍要一意孤行
倒不是這些住宿不好,事實上個人相當喜歡/還想回住
而是眾人的喜好難以兼顧 (有人喜新/有人喜舊,有人重方便/有人重感覺...)
加上這些住宿的地點雖好,因位在巷子裡
頭一次要找到,還真得費一番功夫

另一方面,也因為我們有四個人
才得以租下一棟貸切的京町家
(一棟只住一組人;樓下為客廳.廚房.玄關.起居間,樓上為寢室)
實現我們當幾天(偽)京都人的京都夢^O^
為期七天六夜的旅程
每兩天換一間旅館
老實說,我越來越覺得換旅館很累
最好一家住個四天,或乾脆六天都住同一家
(謎之音:不是早告訴你了嘛,不是你早有體認嘛,還是要換旅館,怪誰阿)
P.S. 不過話說回來,即使我已經提早兩三個月訂房,要在櫻花季訂到可以連住六天的旅館,還真是不可能的任務
 
  
↑ 我在京都的家 I:是不是很有京都的風味呢,呵呵呵  
  
  
↑ 我在京都的家 II:這間更民宅了,連牆壁都像舒國治說的


↑ 我在京都的家 III:台灣人很愛的鹿麓,的確名不虛傳
 
 §  意外的旅程 ~ 逛酒廠  §
  
這標題原來是逛美術館才對
風塵僕僕來到山崎站(阿沒有啦,從京都站搭火車一下子就到了)
喜滋滋等待接駁車,準備面見心儀的大山崎山莊美術館
可是嘞~ 咦....怎麼都沒人等車阿?
心想可能是下雨的關係
又等了....
咦?發車時間到了呀!怎麼沒車?(這在守時觀念超重的日本不太可能發生)
這時,君看了看海報,說:「月曜日休館,月曜日是哪一天呢?」
(我的心響起了不祥的鐘~ 該不會月曜日就是今天吧?!!!) 
拿出抄得凌亂的筆記,開始對照「日月火水木金土」(實是受此打擊後才記下的)
月曜日就是星期一,而今天是....星期一....沒錯!!!(重擊)(暈~)

非常幸運的,我們中獎了!
這件事告訴我們:
1. 老師說基本的字要記(比方說星期幾、比方說片假名),有沒有在聽?
2. 老師說旅行不要玩到忘記今天是星期幾(樂不思蜀),有沒有在聽?
3. 老師說旅行要多做功課、多收集資料,有沒有在聽?

所以說老師說的話,千萬要聽進去呀!

 
↑ 緣慳一面的大山崎山莊美術館,我只能遙望它的海報乾過癮

 
↑ 之後展開一段奇遇,因緣際會下來到附近另一間酒的博物館(三多利酒廠 ~ 山崎蒸餾所)

 
↑ 這一段路也是超坎坷的,路邊的小狸笑我傻(阿不,是向我傻笑,安慰我)

  
↑ 終於進到酒廠裡,之所以能完成這段旅行,實是被動狀態下,一路受到好幾個日本人的協助拖拉(比方說指引路的人、比方說因為時間的關係,我都要放棄了,門口的小姐還趕緊派一個人來帶我進去,這樣的熱心實在大感動)

三多利酒廠之旅,讓人難忘的是一路上協助我的人(日本小姐的笑容一個比一個燦爛);還有酒廠的參觀動線安排與講解,最後大方的提供試飲,這整個過程與人員的服務態度,都讓我覺得宜蘭的金車酒廠要加油阿!!

 §  庶民之旅 ~ 逛菜市場  §

要看一個城市的人如何生活,首先參觀它的市場
錦市場號稱京都的廚房
 (事實上我頗為懷疑京都這麼大,一定有其他更道地的市場,比方說「中央市場」,但它是一個批發市,不知適合散客逛嗎?找不到有什麼人去過)
不是說錦市場不好逛,而是某種程度上它已經觀光化
這市場多年前和老媽的秋之旅時來過
如今再來,回顧的成分大於逛街時的驚奇
倒是同伴們逛得不亦樂乎,在街底一家食品雜貨行買歐米呀給很便宜
還扛了米回台灣 (米真的既黏又Q很好吃 )

 
↑ 京都人很愛吃醬菜(漬物)?這答案應該是肯定的
     和式早餐或午晚餐定食裡,都有醬菜,只是多或少,主角還配角的差異

 
↑ 京都著名的野菜 ~ 壬生菜,莖細細的,長這樣↑↑↑

 
↑ 每一家的漬物試吃,擺盤都很漂亮,五顏六色地
     各種蔬菜皆能入漬(淺漬)

   
↑ 魚力的烤魚,好幾種魚可選,因為要收攤了,老闆算我們便宜一點:)

 §  逛手作市集  §

京都有幾個有趣的定日市集,像每月25日在北野天滿宮的天神市、每月21日在東寺的弘法市,而我們這次參觀的是每月15日在知恩寺的百萬遍手作巿集(京都大學旁)

這些市集可遇而不可求,有遇到日子當然要給它逛一逛


↑ 知恩寺百萬遍手作巿集,顧名思義,以「手作商品」(手工藝品)為主,也有賣一些小吃 ~ 手作食品(咖啡.餅乾等),真的以素人、玩家自己親手縫製出的物品佔大宗哦 ~ 手作雜貨,一針一線的巧手加上創意的造型,不管布包、針織品、裝飾小物,都讓人愛不釋手哩

 §  和服體驗  §

這項算隱藏版,但至少有一張照片可貢獻 ~ 四人的腳鴨子
照片好像沒縮圖到,算了,下次有機會再野人獻曝

話說和服體驗可是眾人最期待的事,說眾人也不全然
有一半的人躍躍欲試,另一半的人可有可無 → 算全體通過
但嘞,可惜那天天公不作美,只好延期
所幸,真正去穿時,晴空高照,惠風和暢
也讓我見識到美麗的清水寺風景
清‧水‧寺 ~ 我終於來了!!!

關於和服體驗店家,大部分的人不是去染匠,就是去岡本
我們也不例外,選了岡本(完全看在有弄像樣的頭髮的份上)
(若以和服的質感和穿戴的細心度上,染匠有較優的評價,but頭髮不太會弄)
雖說很想體驗別家(像夢館、西陣織會館),看衣服質料會不會好點、拍照的地點也可以換換口味,不要跟大家一樣
但,染匠跟岡本會紅不是沒理由,就是地點佳
不然穿著和服去坐公車,光想都會臉上三條線
也有一些看來行頭很專業的店家:華陽、四季、夢工房,但那是舞伎、藝伎變身
我們還沒到那道行

實際穿和服感覺如何?
與其說穿在身上有炫到,自己拍還可以享受別人拍的虛榮
不如說正在穿的時候,有享受到,如公主一般(繁複)的著衣過程
雖得一邊停止呼吸一邊勒緊褲帶(是包肉粽的層層衣服包裹,想像一下郝思嘉抱著柱子被勒的場景)
但在穿內襯的時候,看著素雅如絲的白衣裳,大家平舉手如大字型
真如小玉說的:「好像公主在穿衣」
每個人都在想像自己正在當公主吧
當公主果然是女人的原始夢!

 §  最後的最後  §
 
這一篇怎麼寫得這樣長、這樣久阿
好像永遠都結束不了似的鬼打牆

話說......(以上刪除),終於來到最後一天
終於只剩下兩張照片

我在早上騎著腳踏車來到南禪寺
經過前幾天尚處於落櫻狀態,而今一無所有(歐不,是綠葉上身)的哲學之道
忽然感到前所未有的輕鬆
放下追櫻的擔子、放下一切風風雨雨
這趟旅行終於要結束了
我好像得到一種解脫
又為何會有一絲不捨?
好似我怎麼也騎不夠/走不盡哲學之道

寧靜‧緩慢,是京都的原音
南禪寺週遭的森林正說明一切
我想大口呼吸、深深呼吸
把京都的旋律給牢牢記住
但終究,什麼都是空的吧

因為空,才有所得
因為想有所得,才會空
這世界,真假虛實難辨
不過這一切,已經不重要

 
↑ 安靜地沒有一絲人影、一點聲響的哲學之道
     只有淙淙的溪流和嫩綠發芽的樹枝是活的
     這氣氛,很京都

 
↑ 南禪寺大門,庭園裡一片新綠
     朝氣蓬勃,又充滿禪意
     旅人的姿態,竟是我最真實的想望
     靜靜地面對自己,沉澱所有思慮
     旅人此刻心中在想什麼
     或許,什麼都不想的吧

最終,我想說,我想自己一個人旅行
但這,其實也不是我最真實的願望
我想跟大家一起旅行,一起分享喜怒哀樂,同時又能保有自我
這是一門功課,也是一種學習
夥伴們,謝謝有你們,讓我完成了四個人才能完成的旅行
如果不是你們,我絕無法在一天內跑完琵琶湖一圈的,哈哈
也願京都的美,長存大家心中,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拿出來細細品味

京都,下次再見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瓶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