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一直寫不完耶?從三月寫到現在....,一度忘了有這篇XD。因為想把兩天兩夜擠在同一篇,以致於,一整個說不完似的 → 最後決定分兩篇寫。當時二、三月北台灣超會下雨,又濕又冷,很不舒服,現在天氣熱了,回頭看這篇,倒是覺得怪~ 怎麼都在講天氣(打呵欠)。且在那之後又回去花蓮兩次,有點搞混了。結論~ 遊記還是不要拖太久,以免沒fu~
這次回花蓮,氣溫比北部暖和,空氣也比北部乾燥,很舒服。雖說陰天為多,偶爾出現的陽光強度也不如以往,但空氣品質比北部好很多很多,讓人神清氣爽。(其實花蓮從農曆年前後到現在,和往年相比,也下了不少雨,但相對北部這陣子的又濕又冷要好一些)
主要回去掃墓,次之拜訪親友和踏青走走也很令人期待。行程沒有特定,到時看著辦,不過七星潭是一定要去走走的,像弟說的,帶一杯咖啡到七星潭就是享受最高。
此次有兩點特別,一是感覺特別悠閒,二是做了很多活動。ㄟ....這兩者不是互相衝突?怎麼又閒又忙?但這真的可以共存,是本人的大突破!為何呢?一是早起,每天七點起床、準備出發,不知不覺時間變多,一個早上可以從事兩個活動,中午又可以很悠閒地吃飯,下午買東西或午睡,晚上還可以去串門子,時間充裕又有彈性,不需排schedule,卻每件事都能充分進行。二是放棄照相,除了前後段相機魔上身,其他時間偷懶,算是某種覺悟,該把握的是好好體會當下、與人相處,而不是在照相中讓自己窮忙。總之,「跟著老人家的作息準沒錯」,放鬆又充實~以愉快且珍惜的心情。這次,充分療癒系。
‧ 3/2 (五) 雨
下午出發 – 羅東站吃便當 – 抵花蓮(竟然在下雨!頭一回北部沒下、花蓮在下的) – 晚餐:奇異的芥菜芽+好吃的燉牛肉
(據說今早到午,花蓮天氣很好又很熱~穿短袖,沒想到下午就下霹靂大的雨)
原本下午要出發,假都請好了,但臨時這人有事那人有事,拖拉到快五點才出發,六點多到宜蘭沒火車,便趁中間等車的一小時吃便當+包心粉圓。不過沒人想走出去車站外買(羅東車站前方有一間人氣排骨便當店),只好在站內買一買了事(不是台鐵的便當,是店家批來的)。我在想這樣的便當會好吃嗎?不過家人都說這家還不錯,我吃了後沒啥感想。
無論何時,踏上花蓮火車站,心都暖暖地雀躍著,那是歸鄉的喜悅和踏實;但今晚的雨月台,似乎給我一種陌生的感覺,因為比起北部,花蓮不常下雨阿
這個畫面不常見,很少在花蓮車站看到這樣下大雨、處處撐傘的情景,尤其在北部沒下雨、花蓮卻下雨的情況下(通常北部沒下、花蓮也不會下;或者北部下雨、花蓮卻是好天氣,已經習慣花蓮 = 和煦)
雖然已經吃飽,嬸嬸還是張羅了一桌子的菜,感謝~。老實說,每次我都很想好好拍照記錄一下(很值得記憶),不過這舉動有點突兀,還是算了。今晚吃了一道很特別的菜~ 娃娃菜(長年菜/芥菜/刈菜的一種),口感清脆,葉嫩如芽,沒有一般長年菜的明顯苦味,是微苦中帶甘。其外型很特別,這只是剩下的一小瓣,小芽突於莖上,整棵據說像山一樣~叢聚著一枝枝的小山芽,匯集成一座大山。
嬸嬸的另一道拿手菜~番茄燉牛肉,湯汁不多微稠(番茄已煮至很自然的勾芡狀~並沒有勾芡,燉至軟爛的蔬果甜味完全融入湯汁中),超級下飯。這次因沒有紅蘿蔔,改用白蘿蔔,沒想到那白蘿蔔超甜的。我已經問了三次做法(但沒有動手做一次),每問必忘,還是記下來好:
牛肉(通常用牛腱)汆燙過,番茄略煮去皮。牛肉加薑片炒香(去薑),再加滷包下水煮(好像不用加醬油?),重點是不用壓力鍋,而用一般中華炒鍋,以中小火燉1~2小時,中途加入番茄與紅蘿蔔,一直煮到番茄和紅蘿蔔幾乎化掉,軟糊糊地依附在肉塊上,合為一體止。
叔家的牆上貼了很多~各式各樣的月曆海報,從國外風景到花東縱谷、海岸風情、高空鳥瞰地形...都有,美感有點抱歉,不過每看到這些風景,總令人不禁穿越時空而神遊一番(有日本的櫻花、阿爾卑斯山的牧草地、花東山水等)。這面牆貼了赤柯山的金針花(三顆大石頭),在花蓮看花蓮的海報,很在地的微妙感。
‧ 3/3 (六) 陰晴無風 (山嵐如畫)
AM7:00-9:00吉時掃墓 – 新城(日式小鎮、天主教堂、新城海邊) – 中餐:景陽海鮮(good) – 市區買土產(漂流木餅、廟口紅茶) – 七星潭海邊(發呆撿石頭看魚貨) – 晚餐:剛買的尖梭魚(鮮甜) - 拜訪親友(相聚的一刻~美好)
↑ 新城的天主教堂,遠方的山嵐如畫
今天要掃墓祭祖,七點起床準備出發,幸好雨停了,潮濕的空氣和繚繞的層雲,失焦了山巒的輪廓,但隨著日頭漸升,雲開峰現,空氣越見清新,真的感覺花蓮的山多一分靈氣。遠眺風景,只有一個字~ 美。祭完祖,一邊剝蛋殼一邊吃蛋;燒金紙的空檔,一邊吃芭樂,一邊看灌木叢中超多毛毛蟲緊依著嫩葉,好像來遠足XD。
正事辦完,一行人到新城進行懷舊之旅(這部分有拍照,另寫一篇)。新城是日治時代規劃良好的小鎮,街道寬闊筆直,城市規劃如棋盤狀,儘管現今人潮流失,在安靜的氛圍中,更見小鎮的寧靜與自然,彷彿仍殘留著歷史的氣味~ 日式小鎮的整齊與簡樸,在沒落中見真章。你若問我一個舒服的小村莊的格局會是怎樣?我會推薦你到新城看看(後加鹿野的龍田村)。那裏的路、低矮的平房、天主教醫院與教堂、公園,真的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 看到這我嚇一跳,一種文化融合的感動~和洋式@台灣!
日式鳥居上刻有西方天主教會字樣,在台灣東部的小鎮。文化是以怎樣的流動和居留的方式,在異地新生呢?
來到「傳說中」的新城海邊~ 舒服的海堤(除了舒服,我不知道如何形容,就是海闊天空)
大姑姑說以前這裡的海岸線很遠,要一直一直走才會到海邊,但是現在海岸線侵蝕嚴重(明顯後退),海灘不若往昔廣大了(同樣的現象在七星潭也是、在南濱公園也是),我不知道台灣的生態怎麼了,或者跟生態無關,只是自然的演繹
這裡的礫石灘仍然很漂亮~純粹無雜的
什麼都不想,光在這裡撿石頭、聽海潮聲,就很滿足了
相聚的時刻~ 親友間的閒聊、妹妹們帶著愉快的笑容捧石而歸、大姑姑正關注一棵「疑似」咖啡豆的樹
逛完看完,午餐時間到,來到花蓮市區的重慶路,這裡沿著馬路兩旁有個大菜市場~ 重慶市場,過年時跟叔叔來過這裡買水果。
今日用餐處是「景陽海鮮」,這間餐廳沒什麼名氣,甚至用餐時間只兩桌客人(含我們),小擔心,不過叔跟同事聚餐時來過說不錯,實際吃過大家也都很滿意,給廚師鼓鼓掌,列為下次會想再來的店。5000元的合菜,交給餐廳做,十分豐盛,質量俱足~也就是CP值很高的意思,哈。不唯食材新鮮,作法上也在傳統中注入新意、有所變化。舉幾道我喜歡的,小卷塞入蔥炙烤(原味鮮甜)、海鮮粥、炒山茼萵、清炒娃娃菜、泰式德國台灣豬腳(這道很妙,德國豬腳的作法+泰式椒麻雞的淋料+台灣控肉式筍絲的配菜)、酥炸芋頭糕(香脆綿密)+糕渣、魚頭湯、生魚片....總之菜多到吃不完還打包回家。
吃完,長輩先打道回府,晚輩續至市區買等路和甜食。同事口中好吃要等三個月的奶油酥條令我好奇,遂至花蓮縣餅買漂流木餅。該店所謂的花蓮縣餅是菩提酥,而漂流木餅切成一條條棒狀則成奶油酥條。店家貼出告示現在現場不賣奶油酥條了(要預訂,除非買禮盒~多種產品組合~裡面才有一包)。漂流木餅是雷古多(豐興餅鋪)的變種,或說延伸。雷古多圓圓的像唱片,圈狀夾心軟韌有彈性;漂流木餅則做成方形,有木頭的紋路,口感硬而酥脆。兩者各有擁護者,簡言之都是吐司的變種零嘴。接著跑去廟口紅茶,外帶了飲料(紅茶和杏仁茶)和小點心(謎之音~我想坐在這裡吃啊~)。紅茶很有古早味,加上我愛的原味小西點(另有草莓、咖啡口味),以及三明治(類似洪瑞珍的簡單三色三明治)和新進的小蛋糕,這家店賣的是懷舊的老滋味,雖然說不上有多好吃,可我就是愛哩。
買完(怎麼一整個在寫流水帳的感覺...),本想回去小睡一會,沒想到爸媽說要去七星潭了,我只好續當跟班,我不想錯過七星潭阿(一整個看不膩)。爸沿著秀林鄉的山腳下開去(他很喜歡這個村落....不知道為什麼,也許在他的心裡很想跟樂天派的原住民當鄰居),今日有個任務~ 他跟老媽想拔山茼蒿(一種味道重的野菜),印象中這一帶很多,不過不知怎的,今天沒看到幾棵,害兩老尋寶似的撲了個空。罷,往七星潭前進,不用說,我們一定往德燕漁場這頭進,因為下午三、四點後有個老爸最期待的活動~ 定置漁網捕魚上岸。 只見老爸像小孩子似的撲前而去,還用跑的,一直往海藍的那頭奔去!看了覺得好笑。隨著推土機往岸邊駛進,吸引的人潮也越來越多,大家都等著小舢舨膠筏靠岸的那一刻。我在石灘的高處遠遠望著,小船隨著浪高浪低起伏不定,好像快被浪淹了似的,一陣搶灘後(趁著浪高之勢)好不容易上岸,眾人迅速圍過去看到底捕到什麼魚,不一會兒漁獲上了推土機,交給卡車,眾人又迅速往岸上跑,真的有夠好笑的。到底在跑什麼?他們要到岸上的魚工廠交易魚貨,先跑先挑先贏。這邊的著名魚獲為曼波魚和豆腐鯊(鯨鯊,目前已禁捕),此外也有刺河豚、紅目蓮、炸彈魚、紅尾冬等等,隨季節略有不同,以新鮮現撈的為主,不過也有冷凍的。七星潭的定置漁場以及魚商行有三、四家以上,分布在七星潭海岸線的不同處,印象中靠近七星潭村落的那一邊也有一家,通常早上六七點跟下午四點左右各捕魚上岸一次(一天兩次),是在地老饕的淘寶處。而夏天的漁獲量或出海次數較少,根據商家的說法,夏天魚也怕熱,都下潛,不游上來,且夏天的颱風也多了點(我猜的)。這次我們買了幾尾尖梭,晚上煎來吃,只灑一點點鹽,然後乾煎,就好鮮美好好吃,果然新鮮的食材,不用過度加工。
老實說,雖然我們很愛吃魚,不過我相當不贊同政府老是拿花蓮的曼波魚和屏東東港的黑鮪魚來大肆宣傳,辦理曼波魚或黑鮪魚觀光季,政府可以推廣一些生態之旅或風景之美或人工農產,都很好,但是不要拿一些脆弱的、人無法完全掌控的標的來賭注。要知道,海洋資源是有限的,禁不起人類的大啖特啖,尤其是引發市場規模的時候。一般情況下,各類漁產在各類使用者的愛好下,會達到一個平衡(你喜歡吃那個魚,我喜歡吃這個魚),也就是不會太過。但是當觀光炒作、大為推銷後,很容易失去平衡,導致某種魚被過度捕捉,幼仔成長不易,進而數量漸少,危及物種繁衍。記得老一輩的人說過,在他們那個年代,曼波魚沒什麼人愛吃,自然價格便宜也不會被大量捕捉。但是現在,我曾經看到小小一隻曼波魚(翻車魚)被捉上岸,也曾看過大鯨鯊被高高舉起(還好現在禁止了),雖然新鮮的曼波魚肉鮮甜得跟味精一樣、豆腐鯊的軟嫩滋味言猶在口,不過我寧可少一點人知道(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以免破壞生態。最好可以發展為賞鯨豚一般的觀魚之旅,相信翻車魚很可愛的,不過我也知道現實有其難處,可能浪太大、地形不適合、氣候限制...種種困難。
講完這些逆耳的,還是來說點輕鬆的。七星潭最吸引人之處,除了是山、是海,主要還在人。除了剛說的定置漁業文化,最動人的還在每一個來海邊的人的觀海背影,是如此寧靜與無為。可能是兩兩一對的情侶、年輕夫妻、老夫老妻,可能是小家庭帶著小朋友或老老少少一大家子,可能是一群學生或一堆朋友,也可能是獨自來釣魚的人,不管他們是在地人或就學者或觀光客,每個人都可以在廣大的天地中各得其所,就連岸上的騎腳踏車的人都擁有一片天地。觀海、踏浪、撿石、遛狗、聽戰鬥機、放空...單純地活動著或不活動,與人交流或獨思,悉聽尊便。海闊天空的,是景色,也是心。深深覺得,台灣人擁有最多的,是自由;最寶貴的,也是自由。加上平和的心,人生的小確幸不過如此。每每望著人們相依的背影,純淨的海空與遠色的山巒成了一幅背景,襯托著他們的幸福,便覺得感動。 簡單地,被包圍在自然的愉悅氛圍中,叫人忘卻自己的幸與不幸。我相信,來這裡的每一個人,都被療癒了。
(謎之音:反美麗灣~反美麗灣~~反美麗灣~~~!!!)
這天,我並沒有做些什麼,也做了很多。待堂妹們來會合後(不諱言,她們真的很貼心),我跟大妹小妹分坐一角,成了三角形,各自玩起腳邊的沙,不,是石頭才對。不像往昔,沿著海邊直線前進,邊散步邊搖頭晃腦(不,是低頭專心)地撿拾石頭。今天我固定坐在一處,只挖腳邊的沙,甚至不想帶走,因為美麗的,什麼也留不下。漸漸地,每個人挖出的石頭,風格大不相同,大妹以大顆的黑圓石與有紋路的奇石為主,小妹的則是各種顏色或大小只要她覺得有特色,而我今天只想撿小顆的兩種顏色~不是如玉般溫潤的綠色就是淺灰色的扁扁橢圓形,以至於握在手掌的都是小小的非灰則綠系列,私自覺得這兩色混在一起挺舒服的~這只是當下的感覺,因為通常我都撿透明的白石。說到撿石頭,真的是很主觀的事,每個人喜歡的石頭不同,每次撿的石頭也不見得一樣。然後,這次破天荒的,沒有帶走任何石頭,只請大妹用手機幫我照一張留念,便將它們歸還沙灘,因為此刻只想當懶人。
就這樣在七星潭度過舒適宜人的傍晚,我愛七星潭!晚餐吃得過分飽足,接著進行緊鑼密鼓的拜訪親戚行程。隨著年歲的增長,越發覺得能看見這些親戚,真是很珍貴的時刻;或長或短的相聚與笑顏,更該好好把握。這幾年歷經一些生離死別,外婆或奶奶至親就不用說了,幾個有交集又沒有太大交集的親友,當下或許沒有太大的痛癢,細細思量卻又想起他們的好,與其事後再來憶起他們的好,不如事前多多交流,更何況是一些很親的親友。是以,以前看到親戚有點高興又有點尷尬,不知說什麼好,現在則覺得有去有見面就好,說不說些什麼都不重要。一些可有可無的交際,也不再覺得只是交際。
此外,這次也發生一件令人感慨萬千的事。當時我們去拜訪六舅的時候,他十分健康爽朗地同我們聊天,並要我們吃他特地煮的魚湯,只是當時因為客氣跟已經吃飽的關係,我們並沒有吃,只意思意思的吃了舅媽切好的水果。沒想到三個月後,也就是上個月,舅舅中風了。現在想想十分懊悔,那時應該大方接受他的好意,現在又要多久才能嚐到他的好手藝呢?祝舅舅復健順利,早日回復安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