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宋徽宗年號、登高俯瞰與內省、大視野
大觀展:三大主題~ 北宋書畫、北宋汝窯、宋版圖書
以上照片取自故宮官網: http://www.npm.gov.tw/hotnews/reopens/grand_view.html


過年前和貞、君相約年後去故宮看展(主要想看大觀、順便也看大英),不料貞先偷跑,留給我們一個訊息~週末人超多,很難擠到展品前,建議我們非假日前往。故我和君改請一天假,在上週一趕展覽的末班車。→ 人是少多了,但也不少,有很多學生團和日本人。

這次來故宮,有種奇異的感覺....明明這麼近,我有多久沒來了呢?→據上回來看福爾摩沙展,倏忽好幾年過去!踏上階梯,看到宋徽宗一正一反兩幅大像掛在宮外,我的思緒忽然飄回去年的四五月間 ~ 這麼快一年又過了呢,想起故宮數位展在交大浩然圖書館 ~「舞蝶迷香徑,翩翩逐晚風」(字比人好看:p),巨幅的瘦金體掛起,「邀您同遊宋代的御花園」,透過數位互動 ~ 你拿一隻團扇,撲著螢幕上飛舞的蝶,一一進入各幅畫的講解,有臘梅山禽、文會、嬰戲....,配上古典的背景音樂,彷彿真的穿越時空,在春天的傍晚,走進了古代的御花園,小小地迷惑與迷戀著。之後是蔣勳老師的講座,有四場,包含谿山行旅(范寬)、早春圖(郭熙)、萬壑松風(李唐)、清明上河圖(張擇端)。不過我只聽了兩場,其中一禮拜腳扭到、最後一禮拜去峇里島沒聽到。

一路走著,之前的情景再現,覺得這是一場延伸的饗宴,從去年綿延到現在。

要來看真跡了,應該是期待的,可是卻更像郊遊,小時候老師帶團來看那樣,好玩的成分居多。再說此次展覽分A、B檔,重點書畫(三幅畫寒食帖)均在A檔展出(因是限展文物,三年只能展40天,故三年後請早),2/7後的B檔就看不到了。我看到的當然是B,A那時湊不出時間,這事只能隨緣,倒無遺憾。

進入館內,展覽分三大部分,我們先是租耳機一一點來聽,中途遇到導覽團,便趕緊加入隊伍(一個公家機構,我們混進裡面)。心得是加入導覽團較好,我們這團由故宮的一位義工媽媽講解~很精采(她50歲了→看不出來,氣質樸實高雅),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先讓我們對整體展覽有初步的了解(縱觀),再於其中選一些展品做重點介紹(橫解),可以說把「線」跟「面」都織就了。那剩下的「點」呢?這是耳機可以補足的,但其功能也僅止於此,稍嫌呆板了些,而且有些展品沒說明。

以下隨便寫點什麼,來紀錄一下,如果我有寫錯,也請提醒,感謝!


<遇見一千年前的古董>


宋版圖書印刷

‧ 造紙術與印刷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二。其中,印刷術起源於隨唐,為雕版印刷,至宋代進入黃金時期,故宋本書為一種珍貴的版本,北宋時期並進一步發展出活字印刷。(關於活字印刷印刷術)

‧宋代文人治國,不論官方或民間出版事業均相當活絡。展題分四大部分:

1. 官府刻書 - 國子監主要印儒家經典、歷朝正史等正經八百的書,也有醫藥等工具書。如:爾雅(字詞典始祖)、漢書、周禮疏、孟子等。

2. 士人印本 - 士人詩禮傳家,自己出版的。如:宣和奉使高麗圖經、淮海集、昌黎先生集等。

這裡較有趣的是「宣和奉使高麗圖經」 ("現存外記之書(類今日遊記),以宋乾道三年(一一六七)刊印的為最早版本"),話說本書作者徐競能寫擅畫,奉派出使高麗,而把沿途風俗民情紀錄下來,可惜後來遭逢靖康之亂而亡其書稿,但幸好有人把文字部分抄下來,其後由姪兒徐蕆刊印成冊,故有文無圖。→ 這讓我想到什麼呢?余秋雨在千年一嘆的序裡寫他作夢都夢到自己抱著一包書稿在荒山野嶺間奔逃(其探訪古文明時穿越伊朗阿富汗等危險地帶)。再來那失落的吳哥文明,幸好元朝的周達觀有寫下真臘風土記,才讓今人得以一窺當時面貌。嗯...文字與書是偉大的,是傳承與再現古代時空的重要載體,還好老祖宗們有紀錄的習慣。

這本書跟之後看到汝窯展中的高麗青瓷也有關聯,書中敘述了當時高麗仿燒北宋瓷器的記載「……其餘則越州古秘色、汝州新窯器,大概相類。」這是現代版的圖(實物)文對照啊。

3. 書坊牟利 - 即出版社,以市場為導向,本以科舉參考書為主,後延伸種類廣且多。主要這裡已經有品牌概念,會在書中加入有版權標示作用的「牌記」(書坊名號),如陳宅書籍鋪或尹家書籍鋪。紙質也有差,竹子做的偏黃,樹皮做的偏白。

最好玩的是展了幾本袖珍型小書 ~ 是古代的"小抄
":p

4. 集貲印經 - 即印佛經,由沙門或信眾捐印流通以累積功德。現場展示了佛經由"捲軸"變成"摺裝"的形式,且佛經字體多端整莊嚴,渾厚有勁,裝本精美,書頭附有繪圖(佛陀說法)。古人守喪三年期間,也大量抄寫佛經以回向先人,此次有蘇東坡書寫《妙法蓮華經》的雕印本。

5. 感想:古代書籍每本字體不同書法不同,你可比較自己喜歡哪種書體(胖的瘦的,飄逸的穩重的)、哪種排版(密的疏的,大字小字),覺得因為字型的不同,感覺更人性化/個性化(雖然是印的,但看起來像人去抄寫的) 。


獨領風騷的汝窯

1. 汝窯,青瓷之魁,其色如「雨過天青雲破處」(後周世宗形容"柴窯"色澤,柴窯「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但無物可考,僅為一種傳說)的理想。講白一點,依眼睛所見,其顏色是藍中帶綠加入牛奶白,故平淡含蓄,而不驚艷。

2. 汝窯,不以華麗取勝,釉色素雅,釉質溫潤。是的,的確溫潤如玉,讓人很想摸一把 ~ 玉的質感。

3. 因看起來是如此簡單(單純),故汝窯是現代「簡約」設計的先趨。so千萬不要小看積弱不振的宋朝,他們可是很有自己的一套 ~ 風格獨具。

4. 傳說汝窯以瑪瑙入釉(汝州產瑪瑙),故側面觀察其轉角處和緣口,有隱隱的"粉色光"折現。

5. 導覽老師形容汝窯 ~ 「靜秘」。

6. 器底乾坤:A. 觀察碗底,圈足外撇,為受金銀器造型影響。 B.底部刻奉華、丙蔡字樣,流露器物等級與擁有者的軌跡。 C. 底部有三至五、六個小如芝麻的支燒點(為使釉能覆蓋滿整件作品~滿釉支燒法)。

7. 「有蟹爪紋者真,無紋者尤好」:汝窯表面的開片裂紋,係因釉與胎體的膨脹係數不同所造成。觀其開片,紋路勻稱,成就和諧的裝飾美。然而沒有開片的呢?存世唯一一件 ~ 無紋水仙盆,色澤質地真是好到沒話說!(無紋係因降溫慢)(水仙盆~其實可能是養阿貓阿狗的"猧"食器)

8. 雖有一可愛的膽瓶有兩三小孔洞、一稍大的紙槌瓶對稱線有點歪,但是它們的皮膚好好 ~ 天青釉色的潤澤。

9. 對照組:汝窯蓮花式溫碗(下圖) vs 高麗青瓷蓮花碗,造型幾乎一模一樣,卻高下立判,一溫潤一刻薄(不只碗身連碗口都是),一紋勻一紋叉,大概沒人會選高麗的,故宮可能故意這樣放:p
(神奇的是,後來我們坐在另一側的階梯上,遠距離看高麗碗,在光線穿透下,竟呈現透明的玉質,唉,這世界沒有真象,只有角度)
(老師說溫碗二大一小的波度曲線規則高麗沒發現,可我們左瞧右瞧也看不出所以然)
(其他高麗青瓷還有好幾件,卻是日本大阪東洋陶瓷美術館藏品,色偏梅子綠)

10. 一個窯場中,誰是最重要的?上釉的、塑形的、堆柴的、推器皿進去燒的....?答案是觀察溫度控制溫度的人,因古代沒有溫度計,如何得知窯溫已高達1200度,如何判定可取件了,全靠經驗判斷,故此職多為世襲(經驗傳承)。有人說吐一口口水在窯上,看其蒸發速度可判溫度,如果判斷錯誤,整批瓷器就毀啦。

11. 古汝州窯址中心,今考據為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村。

12. 汝窯為何珍貴?除了美麗,當屬「物以稀為貴」。現存約70件中,台北故宮收藏21件(外加2件清代仿品)。汝窯「窯齡短祚」,開始燒造宮廷用瓷的時間約略在宋哲宗到宋徽宗(西元1086-1106)的短短20年間,故傳世品鮮少。

13. 展場實況:大部分人均為觀汝窯而來(君就是),櫃前人潮流動速度極慢,大家幾乎都把臉貼在玻璃上定睛細瞧。

14. 最壯觀處:站在長條櫃最前面,放眼望去有如時裝秀,汝窯一個個排排站,復由玻璃複映無數,難怪人人有潛在收藏癖,站在一群寶貝前(每個人的寶貝不同),啟能沒有成就感。  
 


雨過天青的質樸


眼睛一亮的艷藍

以上照片取自桌布下載區: http://www.npm.gov.tw/exh95/grandview/download.html



文人內心的書畫


主要想來看畫,但到了這裡,時間剩不多,所以沒有每幅都看到。

最有趣的是聽到很多文人的趣事,像蘇東坡坐牢差點以為自己死定了,所寫下的字像"石頭壓在癩蝦蟆"上,扁扁醜,噗~;還有米芾這怪咖愛臨摹,幾可亂真,有次跟人借了唐代戴嵩的"牛圖",摹完後以假亂真還回,沒想到被識破,對方說:「我那張畫上,牛眼睛裡還有牧童的影子呢,你的沒有!」(漏氣了);又有次跟人乘船,為求得想要的字畫,不惜耍賴撂狠:「你不給我,我就投江自盡!」(做出跳船樣);蘇東坡拿走米芾珍愛的紫金硯,囑其子要隨其入棺陪葬,米芾知道了,趕緊去書追回。蘇東坡向文同拜師學畫竹.....

哈,這些豪放不羈的文人們,也有市井小民的一面,姑且名為瘋人雅"痞"(戀物痞)行徑,某種痴狂無行。歷史上如果少了蘇東坡和米芾,一定很無趣。

其他像這次的主角宋徽宗,他實在不是當皇帝的料,本來他也不用當皇帝,當個王公貴族過悠哉的藝術生活再好不過,可惜他的皇帝哥哥(宋哲宗)死了,而且沒有子嗣,那怎麼辦呢?皇宮聽信道士說法~"吉人"自有天相,徽宗名趙"佶",遂中標。本次展覽有徽宗畫像,老師問:「他帥嗎?」眾生木訥...搖頭(宋神宗比較帥,阿是說長得有魄力啦)。不過宋徽宗的才情真不是蓋的,勁秀的瘦金體尤其好看。他且自創了一字簽名體~看韓幹牧馬圖左下方之類"天"字~代表"天下一人",四個字集中在一個字,這簽名妙!

好吧,換來說說乾隆,對照宋徽宗及南唐李後主的悲情結局,古稀天子乾隆可happy多了。乾隆這人說煩很煩(亂蓋章亂題字,不止書畫,江南到處是他的碑),說神很神(超用功且有恆)。從歷代名人書畫後,他密密麻麻的寫下"讀書心得"及蓋上不同的印章,可知他淘氣的程度~古董收集鑑賞狂,與其說附庸風雅,不如說自得其樂。看那快雪時晴帖會嚇死人,就短短快雪時晴幾個字,他老人家可以寫這麼多眉批。據說每年到了下雪時節,他想到就把此帖拿出來看一看,然後紀錄一下,久而久之,連上方與摺縫處的空白都填滿了!這有什麼意義嗎?只能說留下歷史的氣象資料






【展覽訊息】

故宮再啟‧震古鑠今

大觀-北宋書畫.汝窯.宋版圖書特展

地點:正館1F、2F
時間:2006年12月25日至2007年3月25日

展覽介紹:

大觀-北宋書畫特展
本院所藏北宋(960-1279)書畫舉世聞名,為慶祝本院改善工程完成,舉辦「北宋書畫特展」,完整呈現這批重要的藏品,並向國外博物館商借五件作品一併展出。此項展覽是從典範性的角度,為影響深遠的北宋書畫提供新的文化視野。如繪畫描繪技術、畫家專業性、繪畫思想、畫科類別、個別畫風或地域的建立等,在北宋時皆已成熟完備,後代繪畫大致循此模式與概念,拓展新的創作途徑。書法方面雖然在唐代臻於極盛,不過仍處於講究技法的層次,直到北宋士人書家的參與,才發展出貼近書家內心且富內涵的藝術形式。這些學識豐富且多才多藝的書法大師,成為文人書家的典型與後世的品評標準。

大觀-北宋汝窯特展
汝窯瓷器,以其溫潤的天青釉色聞名於世,被視為青瓷之冠。因燒製時間短,傳世品極少,歷代視為稀世珍寶,目前全世界僅存約七十件,其中二十一件藏於本院,此次將首度全數展出。配合展覽,同時商借中國河南省文物局的考古出土文物、英國倫敦大學大衛德基金會收藏之原清宮舊藏汝窯,以及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的高麗青瓷,也將一起展出,呈現北宋汝窯在陶瓷發展史中的地位及影響。

大觀-宋版圖書特展
宋代由於造紙、製墨及印刷技術的改良,使得出版事業突飛猛進,從中央到地方政府,乃至於各地書坊,皆全力編印圖書,可惜流傳至今已為數不多,在物以稀為貴的價值觀下,宋版書的魅力與日俱增。而實際上,無論在文獻學、校勘學,或雕版印刷藝術等層面,宋版書皆對後世書籍的刊印具有深遠的意義。因此,本特展將以宋代當時的梓印概況,用四個子題,來展現宋代圖書的開創性和典範性。由於存世宋本已稀,故所選多屬天壤孤本,是為特色所在。

網址連結:www.npm.gov.tw/exh95/grandview/index.html

 



【延伸閱讀】

1.<全部> 台北故宮官網  -- 有清晰的圖檔與解說

http://www.npm.gov.tw/exh95/grandview/index.html

http://tech2.npm.gov.tw/sung/


2.<汝窯> 大觀汝窯特展‧青出於藍 -- 網羅詳盡的汝窯來龍去脈

http://blog.roodo.com/sidneylee/archives/cat_255378.html


3.<五大窯> 大觀展- 汝窯特展和北宋名窯 -- 除汝窯,尚有定、官、哥、鈞窯

http://www.wretch.cc/blog/smallonely&article_id=16301655


4.<圖畫> 故宮。大觀 - 北宋書畫特展 -- 有三大圖(谿山行旅、早春、萬壑松風)

http://blog.pixnet.net/vdaius/post/2215555


5. <書法> 千年大觀-世紀震撼等四篇 -- 針對北宋四大書法家蘇黃米蔡(蘇東坡、黃庭堅、米芾、蔡襄)

http://blog.xuite.net/fullerton/meow/1069743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瓶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