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麵是台灣道地的小吃,之前台北舉辦牛肉麵節,媒體大肆報導各家牛肉麵店,看了也好想去啊!

我其實不太愛吃牛肉,尤其是牛排,吃小火鍋時也點豬肉為多,但是牛肉麵除外!每隔一陣子就會想吃,因為它有牛肉又有麵又有湯,又很香,三合一,大滿足。

由於老爸不吃牛肉,所以家裡相對較少做蔥爆牛肉等菜,但是老媽每隔一陣子會煮一大鍋牛肉湯,給我們這些小孩大快朵頤。湯底煮好後,看要做牛肉麵、牛肉蕃茄或牛肉燴飯都很方便。特別是假日中午,人手捧一碗牛肉麵,老爸則吃他自己的飯。

外面的牛肉麵有自家獨門的口味,偶爾吃很不錯,不過自己煮有個最大的好處:吃得非常過癮,大口小口隨便吃,肉多到吃不完;而且衛生、自然,湯絕不加味精或人工萃取粉,吃起來或許沒有那麼驚艷,但是溫潤、耐喝、不口渴。

每次老媽在煮的時候,ㄧ股紅燒混合著八角的香味開始蔓延,我就知道又有牛肉麵吃了^^,每從樓上聞香而至。煮好後打開鍋蓋,鍋裡還熱騰騰呼嚕呼嚕著,老媽便忙找人試吃,看牛肉軟硬度如何、湯頭鹹淡度如何,如果還太硬就蓋鍋繼續悶、並調整湯的濃淡。

我呢?要不就是蹺腳看電視等吃,要不就是被叫過去幫忙。煮吃的我不在行,不過在旁邊打雜我還挺喜歡的。幫忙洗菜、切酸菜、切蔥花、遞碗盤,有一種樂趣,像玩家家酒。吃飽喝足,洗碗就是我弟的事了...嘿嘿,把討厭的洗碗工作推給別人,我最在行了。





煮好的牛肉麵端上桌,當然要趁熱吃囉!趕緊隨自己喜好,加ㄧ些酸菜、ㄧ些蔥花、ㄧ點辣椒醬,拌ㄧ拌,攪和著白麵,配ㄧ口鹹香中融入酸味的湯,配一口帶筋花的肉,唔!一碗麵唏哩呼嚕就吃光了!

吃是很個人的事情,以我來說,喜歡加很多很多的酸菜,越酸越好*O^,喜歡陽春麵一般中等寬度厚度的白麵條或細麵,耐嚼的刀削麵不行,也要加蔥花,牛肉反而不是那麼重要。有這些要素,光湯麵就很讚了。

而且這裡面,辣椒醬是自己做的(清淡不油有酒香),酸菜有時也是自己做的(冬季有芥菜時,姑姑教了老媽方法,自己做出來的色澤偏淡黃褐,非鮮黃,酸味溫厚而不刺激),蔥有時也是自己種的(看季節,不過多半不是,自己種的不知怎麼很小支,長不肥) 。所以這是自家的口味,別處吃不到,呵。

之前出差大陸,街頭巷尾的麵食店大多是蘭州拉麵 (唐代回族所創,屬清燉牛肉麵,目前己擴充到大陸各地,包括江南),不然便是澆頭細麵 (ㄧ卷細細的像娃娃髮髻),麵食種類不若台灣多,對喜食湯麵的我來說實在不習慣。

蘭州拉麵的麵是現拉現做的,看師傅的"拉"麵"表演",拉來甩去,功夫了得,此麵講求ㄧ清二白三紅四綠(湯清澈、麵條白、辣椒油紅、香菜蒜苗綠),桌上放一小壺怪味醋。第ㄧ次吃時,聞到ㄧ股特殊的香氣,總覺得是孜然(安息茴香)的味道。一碗清湯麵,上面鋪著幾片薄牛肉,麵條Q軟嚼感佳,又大碗,只要人民幣3元,真是很不錯。第二次去,不太吃得完,胃口變差。第三次去,在門口聞到那味道,掉頭走了....這這這不是我想吃的。

我想吃....我想吃的是台灣的牛肉麵!!哪裡找得到台灣牛肉麵呢(川味紅燒)?看來看去湯都白白透明的,我想吃醬油褐的啦!嗚嗚嗚...好想回台灣吃一碗牛肉麵。台北豆漿也ㄧ點都不台北,難怪後來倒掉了。

看來飲食習慣不是一朝ㄧ夕可以改變的,偶爾嘗鮮可以,要常常吃的話,ㄧ時還辦不到。





【牛肉麵作法】

1. 去市場買新鮮的牛腱或牛腩。溫體未冷凍的牛肉較甜,買冷凍的也行。喜歡吃半筋肉的(筋有膠質滑口)買牛腱;喜歡吃皮膜及瘦肉的買牛腩。上圖為牛腱。跟小販說要煮牛肉麵,他會把肉切好(切塊)。如果是想整個滷過,再切成薄片,就吩咐小販不要切。會附送香料包。

2. 將牛肉塊汆燙去血水,用冷水洗清。

3. 起油鍋(直接用快鍋)爆香蔥段、薑片,放入牛肉塊(約兩斤半)、豆瓣醬辣椒醬略炒,從鍋邊灑ㄧ圈酒,聽到"沏"ㄧ聲,再加一杯醬油,炒香,最後加入十杯水,丟入香料包,蓋鍋。(若要燴飯,則依此比例;若要湯麵,則ㄧ杯半醬油+十五杯水,讓湯汁多ㄧ點)(調味料及濃淡請自行斟酌份量)

4. 快鍋鍋蓋鎖緊,開大火煮滾(聽到"沏沏沏"的聲音,紅色指示桿上升),轉中火,續煮15分鐘,熄火。不開蓋,繼續悶1小時。之後依個人喜愛的口感,決定續悶的時間,悶越久肉會越爛。(若求快,可煮20分鐘,待紅色指示桿下降,即可開蓋食用)。

5. 準備配料:(1)酸菜切絲炒香 (2)切蔥花 (3) 辣椒醬 (4)小白菜(可有可無)

6. 用一鍋水燙麵,將麵撈到個人的碗裡,加入牛肉湯及配料,即成ㄧ碗香噴噴、美味可口的台式牛肉麵。

呼~寫這段,訪問老媽兩遍以上....寫一寫,又忘了順序,又問ㄧ次....


【宿舍狗食版】

我把牛肉麵帶去宿舍煮,將老媽打包好的牛肉湯煮滾+麵+佐料,一碗現成的牛肉麵即出現眼前囉。

這ㄧ次我換加入冬粉,原先是想煮牛肉細粉,不過放入電鍋太久,ㄧ時忘了,等打開鍋蓋,才發現湯都被冬粉吸乾了!湯麵變乾拌麵!雖然不是原先想要的樣子,不過吃起來還挺入味的呢。只好自我安慰,乾冬粉也不錯啦,當成火鍋用冬粉清湯底好了~"~。



【延伸閱讀】


川味牛肉麵 竟是道地台灣味?
2005/08/13 16:27 

http://www.ettoday.com/2005/08/13/810-1830444.htm


記者王以瑾/台北報導


牛肉麵是再平民不過的小吃了,在我們的生長過程中它從不曾缺席,甚至和有些美好的記憶緊緊相連;「一碗牛肉麵能講2小時?」台北異國美食節主辦人美籍的梅仁傑說,「這看在美國人眼裡實在太訝異,美國人談吃只有2、3句話」,他解釋為這是中國人對美食的專精,但事實上,能談這麼久這麼多,應該是每個人都有太多關於牛肉麵的見解與故事;牛肉麵是這麼大眾化的小吃,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牛肉麵是怎麼來的?

2005台北牛肉麵節高峰會13日在台北喜來登舉行,對飲食史專家逯耀東教授特別介紹了牛肉麵的起源。

逯耀東說,牛肉麵是國民政府來台時帶過來的飲食習慣,不過,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台灣早已發展出獨創口味,與原來的牛肉麵已不相同。 


大江南北對牛肉麵各有喜好,像蘭州有牛肉拉麵、蘇州人則從康熙時期,就有吃早上吃碗清燉牛肉的麵的習慣,這個習慣即使經歷文化大革命也沒破壞,當地人一直維持這樣的傳統。

隨著國民政府來台的軍隊傳入的牛肉麵,剛在台北發展時,可分為清真、川味兩種味道,其中清真多由老山東經營,他們在麵攤上放一只鋁製大鍋,鍋上擺著剛出鍋的牛肉,任由客人挑撿,現切現吃,清真牛肉麵原本集中在懷寧街和博愛路廊下,但後來這一帶經過整頓之後,清真牛肉麵也跟著消失,獨留下川味一枝獨秀。

逯耀東說,川味紅燒牛肉麵源頭可能是岡山眷村,岡山是空軍官校所在地,官校是從四川遷來,眷屬多為四川人,四川豆瓣醬由此流行開來,川味紅燒牛肉麵應該也是從這裡起源。

川味紅燒牛肉麵,用的雖然是四川豆瓣醬調味,但卻是台灣的獨門功夫,在大陸四川有擔擔麵,有紅油燃麵,但就是沒有川味紅燒牛肉麵。

成都有道小吃「小碗紅湯牛肉」,川味紅燒牛肉麵可能是從這裡演變成出來;這是郫縣豆瓣醬、花椒、八角與牛肉熬煮而成的牛肉湯。

逯耀東說,牛肉麵店愛以桃源街為名,就像豆漿店愛叫做「永和豆漿」一樣,但出了台灣賣專川味紅燒牛肉麵店愛叫做「台灣牛肉麵」;台灣牛肉麵當然能走上國際,有個在美國加州經營得不錯的例子,但它改了名叫做「加州牛肉麵」,擴張海外,還在大陸、台灣都開了分店,只是在台灣經營得並不好。

不吃牛的台灣人,在長期的文化融合下,早已接受牛肉麵,並發展成為普遍的國民小吃,連泡麵幾乎每一個品牌都有牛肉麵口味,牛肉麵在台灣受歡迎的程度可見一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瓶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